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20日 星期一

    宁夏,母亲河无限宠爱的地方

    本报记者 庄电一 《 光明日报 》( 2010年09月20日   05 版)
    “黄河”与“融合”两大特征吸引了众多游客。本报记者 庄电一摄
    宁夏馆凸显出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本报记者 庄电一摄

        地处祖国西北内陆的宁夏,三面环沙:西有腾格里沙漠,北有乌兰布和沙漠,东有毛乌素沙漠,不可一世的风沙虎视眈眈,好像随时都想吞没宁夏。宁夏的中部、南部虽然较少受到风沙侵袭,但却降雨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如此说来,大自然似乎对这块土地过于吝啬了。然而,令无数宁夏人自豪、也令许多外地人惊奇的是:那里竟是鱼米之乡,是人人赞叹的塞上江南。一些人难以相信:在干旱少雨的大西北、在沙漠的环抱之中,怎么会有如此神奇的绿洲?

        这个奇迹,离不开母亲河—黄河。没有黄河,就没有宁夏。黄河流经沿线九省区,在宁夏境内只有397公里。到了宁夏,它就变得舒缓、宁静、温柔、多情。它不仅让黄河水自流灌溉、滋润干渴的宁夏大地,而且在两岸为宁夏洒下了一串串闪闪发光的珍珠。宁夏,真是母亲河最眷顾、最宠爱的地方!

        “宁夏川,两头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金川银川米粮川”。这是唱宁夏的歌,也是唱给黄河的颂歌。早在1000多年前,唐代诗人韦蟾就在这里写下了“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

        “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文明汇宁夏”。黄河不仅造就了宁夏,也造就了宁夏文明:宁夏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宁夏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农耕文化、游牧文化、边塞文化、伊斯兰文化,在宁夏交汇、融合、弘扬,形成了宁夏特有的文化:兼容并蓄,和谐共处,共同进步,不自闭,不排外,不自满,让宁夏更具魅力、更有潜力。多种文化的融合,“融”出的是宁夏今天的社会和谐、民族和睦、生活和美。

        2000多年来,黄河不仅慷慨地滋养这方土地,造就了宁夏的富庶和文明,而且把自己胸怀宽广、富于激情、勇于进取的秉性,赋予了这里的人民。宁夏人民的勤劳、豪爽、豁达、朴实、友善,也为许多人所称道。人们都说:“宁夏人好相处,宁夏人很真诚!”

        正因为黄河对宁夏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在宁夏人心中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上海世博会宁夏馆便把黄河作为展馆之魂,并提炼出“天赋宁夏,融和之城”的主题。

        宁夏馆展现了“天赋宁夏,融和之城”的理念:它以黄河水为魂,以回族伊斯兰风格为形,以沿黄城市带发展为骨骼,以经济、科技、文化为血肉,以“朔色长天”、“凤鸣塞上”、“宁静致远”三个单元描述宁夏城市建设的背景,回顾宁夏城市发展的历史足迹,披露宁夏城市化发展的智慧,展望宁夏城市化发展的美好未来。

        “朔色长天”,聚焦的是宁夏的历史,介绍的是包括古代城市的成就和古代文明。人们在这个展区可以看到琉璃碗、妙音鸟、波斯银壶、鎏金铜牛、西夏碑础、贺兰山岩画等宁夏独有的珍贵文物。

        朔,指北方。朔漠,指北方沙漠。长天,天高地阔,寓意宁夏发展空间广阔。吮吸黄河母亲的 “乳汁”,黄河流域很早就成为富庶之地。早在3万多年前,水洞沟人就开始在黄河岸边的灵武定居了,而且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时间长达两三万年。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2000多年来,宁夏历朝历代都注重利用黄河、兴修水利,留下了造福至今的水利设施。秦朝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戍边朔方,修建了秦渠。宁夏平原由此“天堑分流引作渠,一方擅利溉膏腴。”此后,汉武帝时开挖汉渠,汉顺帝时开凿汉延渠,北魏刁雍兴黄河水运,唐郭子仪时兴修了唐徕渠,西夏开国之君李元昊修了昊王渠,元朝郭守敬修浚了汉延渠、唐徕渠,清代通智开惠农渠。有些古渠至今仍在使用,穿城而过的唐徕渠,年年染绿银川平原的大片农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又兴修了青铜峡水利枢纽、固海扬水、盐环定扬水等水利工程,近年又兴修了联通沿黄城市的爱伊河。

        引黄河之水,浇塞上沃土。前人的丰功伟绩,惠泽至今。宁夏的山水,因此更有灵性,宁夏的经济,因此更具活力。

        “凤鸣塞上”,展示的是宁夏的现状,表现了改革开放后宁夏城乡的新面貌。凤凰城,是银川的别称。“凤鸣塞上”, 寓意宁夏民族团结、政治清明、环境改善、城市崛起,是宁夏回汉人民为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而重整河山的写照。

        凤,是传说中的神鸟,是吉祥的象征。“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宁夏人都知道一个美好的传说:有只凤凰从遥远的地方飞到宁夏,看到这里地势平坦,水草肥美,沃野千里,就落了下来不肯走了。后来,它变为一座城池,这就是今天的凤城银川。

        近年来,宁夏实现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经济增长连续10年保持在10%以上,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枸杞、牛奶、清真牛羊肉、马铃薯、瓜菜五大主导产业业已形成,能源、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的 “五优一新”产业集群也初具规模。

        按照宁夏人民的愿望,黄河母亲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宁夏儿女。扶贫扬黄灌溉、沙坡头水利枢纽、宁东供水等一大批事关全局的水利工程,造就了一片又一片旱涝保收的新灌区。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工业投资反哺农业,水利资源的优势因此发挥了最好效益。水安全、水经济、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五位一体”的大水利格局初步形成。   

        “宁静致远”,展望的是宁夏的未来。宁夏要在宁静中超越,追求协调、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目标,进而打造宁夏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持久的经济竞争力。

        这个展区,紧扣“黄河金岸”的畅想,展示了宁夏黄河沿线的十大特色建筑,也展望了宁夏沿黄城市带五年后、十年后的美好前景。 

        宁静致远,是宁夏人民不懈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远大志向。现在,宁夏人民正在努力实现新构想——建设沿黄城市带,打造黄河金岸,进而实现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

        宁夏“唯黄河而存在,依黄河而发展,靠黄河而兴盛”。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等10个县市依黄河而建,得黄河之利,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农业、工业条件得天独厚。宁夏的沿黄城市,几乎都有湖泊相连、沟渠纵横的景观:中卫有腾格里湖,吴忠有罗家湖,银川有阅海湖,石嘴山有星海湖……虽然每个湖泊里盛的都是黄河母亲的乳汁,但每个湖泊又各具神韵,每个城市都各有特色。一个城市一个风格,一条街道一道景观,一座建筑一幅图画,一个湖泊一曲颂歌,正成为各市党委政府的努力方向。因为湖泊成群,银川定位为“塞上湖城”,山水相伴的西夏古都,日新月异的回族首府,将更加迷人;因为黄河穿城而过,吴忠定位为“滨河水韵城”,“水绕城郭”,温婉灵秀,将回族风情演绎得更加浓郁。已从“塞上煤城”华丽转身,石嘴山定位为“山水园林城”,“西北重工基地,塞上湖泊水乡”,借星海湖、沙湖映照出壮阔景观;因为拥有闻名世界的5A级景区沙坡头,中卫定位为“浪漫沙都”。沙漠、农田、黄河、湿地、枣林如拼盘呈现,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使这个共和国最年轻的地级市散发出更加诱人的魅力。

        建设沿黄城市带、构筑黄河金岸,是宁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希望所在。宁夏“黄河金岸”建成之日,就是宁夏腾飞之时!塞上明珠业将因此越来越明亮!

        宁夏馆真实地展现了黄河水流。参观者从入口到出口,好像一直在循着蜿蜒曲折的黄河踏浪而行。细心的参观者会发现:黄河水入境时还有一些浑浊,但到出境时就变得清澈了。这正反映了宁夏近年来加大治理力度、减少黄河污染的新成果。

        除了黄河,宁夏还有两座名山:贺兰山、六盘山。两座名山之名,都与名人的名诗有关:民族英雄岳飞抒发了“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豪情,伟大领袖毛泽东看到“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的图景,吟咏出“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壮志。对此,宁夏馆都有艺术展现。

        开放,和谐,多彩,迷人,这就是天赋宁夏,这就是宁夏的融和之城。自治区副主席齐同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希望游客在走进宁夏馆时,会感受到安宁、纯洁、轻松、灵动,体验到与众不同的感受。”

        “不尽黄河浪有声,凭谁击水起鲲鹏?”看过三个展区,就等于看过了宁夏的昨天、今天、明天,了解了黄河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就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天赋宁夏”的内涵,也会产生更多的感慨:黄河母亲,对宁夏真是太慷慨、太偏爱了!宁夏的古人、今人,对黄河的开发、利用、治理真是充满着智慧,对黄河的依恋、爱护、赞美真是充满着深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