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20日 星期一

    吉林社区文化红红火火

    让文化温暖人心让文化催生产业

    本报记者 曾 毅 特约记者 任 爽 《 光明日报 》( 2010年09月20日   01 版)
    长春市南湖社区的居民在扭秧歌。资料照片

        唱歌跳舞,年轻时都没学过的耄耋老人,登上舞台,当了演员;书法绘画,大人小孩儿免费学,学员在全国比赛中拿金奖;图书报纸,百余种万余册随意借阅,图书馆搬到家门口儿……

        这一幕幕令人喜悦的剪影,见证了吉林省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踏实脚步和可喜成绩。

        “社区文化是城市文化的基本单元,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吉林省文化厅厅长林君说,吉林的社区文化在满足居民精神文明需求、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明品格的同时,更带来了百姓的变化。

        让文化丰富生活

        “要这样用笔,才能渲染出花瓣的层次感。”长春市湖东社区的书画室,满头白发的孙老师正手把手地教居民学员牡丹的画法。教室里挂满了学员们的作品。截至去年年底,这个书画室的少儿班中已有37人次在国内乃至国际书画大赛中获奖,其中两个孩子包揽了“迎奥运、树新风”全国书画大赛少儿组金奖。

        长春市桂林街道晨练点的赵淑琴老人,多年热心组织群众晨练活动,记下健身操、健身舞笔记三大本,带领晨练队连跳100天花样舞步不重样;四平市的庆新春群众文艺活动,50个社区200余人110个节目参演,演员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只有3岁;辽源市东旭社区文艺骨干王凤春老人,退休后自学二胡、唢呐,组织民乐队30人,每晚在广场表演,吸引了大批业余爱好者……

        读书、写诗、扭秧歌、唱京剧、打太极拳、打乒乓球,社区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与此相应,青少年去网吧的少了,学本领的多了;中年人无爱好的少了,情趣高雅的多了;老年人孤独寂寞的少了,开心乐呵的多了。

        让文化温暖人心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今年6月24日,通化市民强社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大代表心系选民联谊活动”,代表和选民争相表演文艺节目,还同台合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百姓和代表干部在文化活动中面对面地说、心贴心地讲,增添了关心和理解。

        辽源市正阳社区不仅帮助在押人员的父母过生日,还把文艺节目带到了监狱中。在石岭监狱中,他们和失足青年同台演唱的《原谅我吧,妈妈》震撼了700多名在押人员的心灵,许多在押人员失声痛哭。

        “左邻右舍,帮你帮我”,长春市青蒲路社区多次开展邻里互动活动,居民们猜谜拉歌,合作一道菜、共享一桌宴,东家帮西家代买药品、西家帮东家看孩子,邻里间有说有笑、相识相知。

        长春市东站十委是“小巷总理”谭竹青倾注无数心血的地方,如今这里社区科普大学、居家养老服务站等各项服务设施功能齐全,每天都有很多老人在这里休息娱乐。社区王主任介绍说,“在十委留守老人的子女尽可放心,打针买药、换煤气、买粮买菜……打个电话,上门服务,20个要求不出委。”

        社区文化活动在群众和政府间搭起了一座桥梁,群众上访的少了,支持政府工作的多了;在群众和社会间搭起了一座桥梁,烦躁不安少了,祥和安定多了;在群众和社区间搭起了一座桥梁,顾虑担心家人的少了,认真工作的多了。

        让文化催生产业

        近年,吉林省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推出了社区群众在文化领域创业的“一降两免”扶植政策。“一降”指是社区居民从事文化个体工商户经营,注册只需1元资金,几乎没有门坎;“两免”指月收入不超过5千元的文化个体工商户,一律免税。凡社区居民新创办的文化企业,自到工商登记之日起,三年内免税。政策一出台,就催生了一批由社区居民创办的、具备市场潜质的文化产品和业态。长春市绿园区郭丽创办的紫玉木兰公司,员工1300余人,生产的布鞋远销国内外,年出口额300万美元以上;南关区梁振凤创办的五环体育舞蹈学校,年招生3000余名,多次在全国、全省重要赛事中揽金获银。截止2009年末,仅长春市就拥有独立核算的文化产业单位148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15万,文化产业增加值127.6亿元。

        为进一步方便居民创业就业,吉林还建立了文化产业信息服务平台,社区居民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咨询有关政策信息,一些富有关东地域特色的剪纸、石刻、木雕、萨满面具等民间工艺品也由此涌现,为居民脱贫致富开创了新领域。长春市青蒲路社区还与金城技校和光明艺校合作,开办美容美发、时装设计、计算机编程、手工编织等文化技能培训班,37名求职人员和大学毕业待业生掌握了一门创业技能,其中32人实现了就业或再就业,5人创办了实体。

        家门口学文化、学技术,在优惠政策中就业创业。一事无成的少了,有一技之长的多了;无所事事的少了,就业创业的多了;生活窘迫的少了,家庭富足的多了。

        如今,社区文化正在吉林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吉林人眼中,一座座社区小屋就像一个个温馨幸福的驿站,为群众展开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生活画卷,带着群众徜徉于快乐祥和之中。

        (本报长春9月17日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