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晚辈,在大学读书的时候结识一位韩国留学生,他们一起来看我的时候,我依礼请他们吃饭。我在席间发现,每次我让这位韩国小朋友喝酒的时候,他都会必恭必敬地端起杯子,然后用另外一只手握住端杯的那只手的手腕,再侧转身九十度,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我感到不解,就问我的那位晚辈:不过喝一杯酒而已,何以搞得如此复杂?他则回答说:这是他们的礼仪,在长辈面前喝酒必须如此,否则就会被人批评没有教养。而这套礼仪,据说还是明朝的时候从中国传过去的。
我感到十分感慨。孔子说:礼失求诸野。今天的韩国当然不能算“野”,但却保留了中原地区许多失传的礼仪,乃至文明。中国自近代以来,由于亡国灭种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为了救亡,从五四运动到文化大革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反传统浪潮。这种文化上的革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化断裂。
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许多人为发掘、整理、弘扬我们传统中的民主性精华,做了大量的工作,而钱文忠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最近他携手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新书《钱文忠解读〈弟子规〉》,正是他为了重建我们的文明所做的一次新的尝试。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由清代李毓秀所著,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共360句、1080字,113件事。它不仅告诉孩子们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应当遵守怎样的规矩,更是提出了“余力学文”,将道德培养放在比学业知识更为重要的地位。为什么叫《弟子规》呢?因为这本书就是以《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总纲展开的,全部内容也正可以分为这几个部分。
钱文忠对自己的这本书寄予了很大希望,他曾经对媒体说:“弟子规”是一种文明,“弟子规”所讲述的内容,是我们今天所迫切需要的。因为现在的中国人不缺知识,缺的是礼仪和文明。这些年来,我们的文明没有增加,甚至有倒退的趋势。
《弟子规》虽然是一本“古书”,但钱文忠的“解读”却非常好读。他认为,就像党员要遵守党章,和尚要遵守戒律一样,《弟子规》就是中华民族子孙的戒律和规矩,如果我们不能做到或者不认同《弟子规》努力追求的东西,那么我们不能称自己是中国人。他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说:“《弟子规》中没有高妙的东西,都是非常细节的规定,然而就是这些规定,决定了我们是中华民族。”
有人认为钱文忠此言过重,似乎把传统文化提得太高了。但实际上,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说,传统都是重要的,对于主要靠文化认同凝聚起来的中华民族而言,传统就更加重要。因为它就像是我们的影子,抛弃了传统,我们就会像德国作家沙米索的小说里《出卖影子的人》中的主人公那样,变成一个“没有影子的人”。哈耶克也曾说过,对于传统,即便我们一时还不能理解,也要保持足够的尊重,因为传统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中可能包含着一些也许还不为我们所知的智慧。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 钱文忠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