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是有机统一体,继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后,应提出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
为何要提人口均衡发展
记者:今年来,人口学界提出了人口均衡发展的新理念,此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不断出现,请介绍一下提出这一构想的背景?
翟振武(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教授):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需求不断升级的今天,人口发展的目标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追求人口规模适度方面,而是有了更为全面、更为丰富的内容。在层次上,它要求不但人口自身各个要素之间要相互协调,而且人口与外部各个因素之间也要相互匹配;在内容上,它要求不但要实现人口数量上的理想状态,而且要实现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等多方面的理想状态。在此背景下,“人口均衡”概念被提出来。人口均衡是指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并且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协调平衡发展。
虽然“追求人口均衡发展、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是最近出现的一个提法,但是我国四十年来人口调控的实践就是追求人口均衡发展的实践。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为了实现人口均衡发展;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是为了实现人口性别结构的均衡;积极应对老龄化进程是为了实现人口年龄结构的均衡;追求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也是为了实现人口均衡发展。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目标是对我国多年来人口调控理论思考与政策实践精准概括。人口、资源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有机统一体,继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后,提出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使原本就紧密联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三型”社会建设目标。
侯亚非(北京市委党校人口研究所教授):如今低生育水平的实现并不意味人口问题的终结,而是意味人口问题的转型,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核心词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可以说,基本人口国情的变化、人口问题性质的转型,成为形成人口均衡发展理念的社会基础,全面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国策成为人口均衡发展理念的政策先导。
人口失衡问题出在哪
记者:现阶段社会建设中,人口均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或者说人口失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哪里?
李建民(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我国人口均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如何解决在非均衡人口政策长期影响下形成的人口结构性失衡问题。我国人口结构性失衡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人口系统的震荡,例如,生育率迅速转变给人口年龄结构带来的快速老龄化和深度少子化震荡。随着生命周期的演进,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失衡和数以亿计的独生子女群体正在成为新的人口震荡源。
第二,如何协调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虽然我国的人口发展遵循着一般规律,但由于人口发展方式的特殊性和人口发展外部环境的特殊性,导致了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失衡,进而使一些人口现象演变成社会问题,例如,在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非常薄弱的情况下,快速老龄化给我国社会带来的冲击。
第三,如何有效缓解人口规模和人口城市化对资源和环境形成的压力。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已经降到5‰左右,并将持续下降到本世纪30年代初,其后将转为负增长。可以说,人口增量对经济增长的压力已经消除。但是,我国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却与日俱增。
翟振武: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的人口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中国的人口发展一直面临着许多不同形式的问题和挑战,人口理论研究与政策探索都是围绕这些问题而展开的。虽然这些问题表现诸多,包括人口规模过大、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态势严峻、性别结构严重失衡、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紧张等许多方面,但是这些问题的实质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人口发展的不均衡。
解决失衡之道在何方
记者:追求人口均衡发展、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现在应该怎么做?能否结合城市的具体情况来谈一谈?
李建民:第一,必须正确认识和尊重人口发展规律。人口变化和人口发展都有着其内在的客观规律,要实现人口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尊重这些规律,并以其作为决策的客观依据。
第二,必须具有科学的战略性思维。人口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口变化的影响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人口变化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这就要求决策者必须具备科学的、综合性的战略思维。
第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人口均衡发展战略中,以人为本是首要的核心准则,保障人的权利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基本宗旨。
第四,必须超越人口手段。人口问题本质上是社会问题,因此,人口问题的解决不能单纯地依靠人口手段,而是需要更多地依靠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手段。
侯亚非:以北京为例,转变人口发展理念,从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大人口观出发,重新审视单纯强调“人口规模控制”背后的“非均衡”发展问题。首先,城市政府必须正视“新移民”存在的客观事实,深刻认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可逆性,打破城市建设、管理以本地户籍人口为规划依据的思维定式。其次,在主导的政策取向上,从继续严格限制人口规模转向积极的社会制度革新、创新,突破二元式人口管理模式,将失地的本地户籍农民、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城市劳动力市场,纳入就业、培训、社会保险、住房等社会制度体系,实施一元化人口管理。另外,学界、媒体应大力宣传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的理念,让全体居民了解人口均衡发展的内涵、意义,知晓人口均衡发展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