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蓝的天空上白云朵朵,广袤的草甸上花儿绽放,清澈的源水穿越着山水画境,婆娑的云雾飘动在神山之巅……世博园里,蓝天、草原、河流、雪山,构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大美青海之图。
“人们对青海馆的记忆或许会定格在2010年的黄浦江畔,但青海之美却会永远留存于人们心中。”青海馆馆长汪京萍如此表示。
“源出青海”
在上海世博会中,恐怕没有任何一个场馆会像青海馆一样,造型和主题均与一个汉字紧密联系。这个字就是“源”。
青海馆的主体造型如同现代汉语中的“原”字,而这个“原”字正是由古篆书中的“源”字演化而来。在这里,“厂”字头被设计成山峰形象,象征万山之宗昆仑山;“小”字则化身为发源于青海的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而在篆书中被写作“日”的“源”字中间部分,则象征着我国神话中西王母的居住地瑶池;“源”字的偏旁则演化成青海馆的吉祥物“三源”,即水原、雪原和露原,它们分别代表着水的三种由来——河流发源、雪山上的雪花和草原上晶莹的露珠。
青海馆所表现的主题“中华水塔·三江源”,也促使人们从江河源头去思考青海这片神奇的土地——人类所有的文明都离不开河流,在国人心目中,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它们催生了中华城市文明,中国80%以上的通都大邑,都是依傍三大江河而建,各种各样的文明硕果便是在三大江河的活力与民族智慧中嫁接而出。“追根溯源,‘源出青海’”,青海人如此自豪地说。
这种自豪在青海馆的设计风格中得到了呼应:“中华水塔”的山水风情、“三江源头”的生态意境,在600平米的场馆空间中得以充分展现,西高东低的地理基座、如意造型的昆仑雪峰,更寓意着发源于青海的“三江”对中华文明的养育之功,提示着生态与城市的辩证关系。而“母亲河出生的地方”、“源上人家”、“第一滴水”等十余项含义明确而深刻的展项,更寄托着现代人对生态文明的憧憬,也体现出青海“生态立省”的发展之道。
生态之美才是大美
走在青藏高原,走进三江源头,湖泊莹莹,绿草如茵……这同样是世博游客流连于青海馆内的感受。
位于青海馆中心位置的大型LED屏幕,匠心独具。设计师将展馆内的立柱设计成异形屏幕,使其与整个展馆融为一体,成为昆仑山的制高点——“天之极”。伴随着冰雪融化发出的滴水声,环幕上的影片缓缓展开,观者的视野一下子就被画面所包围。水原、露原、雪原三个小水滴活灵活现地跃上屏幕,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似乎在提示人们去找寻生命、文明和城市的真正源头——“三江源”。
城市引领社会生活,它展现着现代生活的一切美好内涵。但在今天,任何城市的发展都不能抛开生态的稳定和安全。三江源是中华大地上生态“最敏感的一块皮肤”,我们永远不能忽略它的感受。对此,人们在青海馆中也找到了小小的注脚:
馆内设置了投影互动系统,当参观者踏上代表三大江河的声光电通道时,“水流”散开,一些影像轮廓便显现出来,好似藏羚羊在探着头,悠闲地喝水;可当游客一旦踏出设定的边界,或者同时进入的人数过多时,“藏羚羊”就会逐渐消失。此时,如果人们自觉调整距离,或者人数减少,一切又会渐渐复原——设计者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提醒人们:生态保护人人有责。
生态之美才是“大美”。而三江之源的青海,正在用行动梳妆美丽:
2005年我国规划投资75亿元,启动了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用于建设三江源、青海湖流域、湟水流域、柴达木盆地、祁连山五大生态圈;青海省委省政府也明确提出在三江源地区不提工业化口号,不考核GDP指标……5年来,三江源生态保护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生态退化趋势明显缓解,水源涵养功能得到初步恢复。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06年三江源地区出境水量仅为412亿立方米,2009年则达到了776.3亿立方米。
在感恩中坚强奋进
青海馆内有很多细节提示着参观者青海不久前经历的那场伤痛,但其中两处最让人印象深刻:一处是进馆处墙壁上悬挂的玉树县红旗小学六年级二班小达哇旦周同学赠送给中央领导的儿童画《新星都市玉树》;另一处是由著名摄影师梅生当年拍摄、展示结古镇震前全貌的宝贵图片。在馆内驻足的游客看到这些印记的时候,一定会感受到这里的坚强。
还记得玉树震区志愿者中年龄最小的小翻译“才仁旦周”吗?他和另两名玉树儿童以及三位来自三江源头的民族代表也来到了世博会青海活动周开幕式上,庄重地将取自海拔4800米的三江源水,作为高原儿女最圣洁的礼物献给上海世博会,也献给所有曾经帮助过玉树的人们。
大爱就是大美,正如三江源的水滴,永远晶莹剔透。每一位在青海馆工作过的人都说,最令他们难忘的,是灾难发生后人们对青海馆的关心:从试运营到开幕,每天都有数万名游客走进青海馆,留言、献花、捐款……
实际上,无论是绝版结古镇震前全貌图片,还是小学生的画作,青海馆内外都在传递着这样一种信念:“青海,从不甘居人后;青海人,从不会被困难压倒”。2009年,青海经济总量历史性突破1000亿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突破800亿元,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全面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农牧区新型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稳步推进,用“小财政”解决“大民生”的青海,正不断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一年一度的“环湖赛”、“青海国际攀岩赛”影响力渐深;唐卡、盘绣、湟源排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创性和多民族文化的交融性更增强了三江之源的“软实力”。
在磨砺中收获,在感恩中奋进,努力闯出一条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的成功之路——青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