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16日 星期四

    霍达:在“房子”上做文章

    作者:本报记者 宫苏艺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16日 04版)

        9月5日晚,三幕话剧《海棠胡同》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举行了首场演出,场面火爆。演出将持续至27日。

        《海棠胡同》是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霍达担纲编剧的首部话剧,聚焦的是当今人人关注的话题——“房子”。在霍达笔下,剧本讲述了一个小故事,涉及的却是牵动人心的大事情:传统街区和现代楼盘的争夺,“钉子户”和开发商的博弈,社会公平和市场规律的较量……这一切,仿佛就发生在观众身边。

        作为一个曾写过《万家忧乐》《国殇》《民以食为天》等产生轰动效应的报告文学的作家,霍达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艺术地呈现生活本身的丰富驳杂,让观众作出判断。为了创作这部话剧,霍达坚持深入生活、深入民间,早在去年8月酝酿剧本的时候,就开始四处采访。她走街串巷,在拆迁的废墟旁,和“钉子户”们促膝交谈,了解他们的难处,倾听他们的诉求。

        霍达说,这些平房杂院的老住户,也渴望告别冬冷夏热、没有“双气”、没有厕所、隔着窗帘洗澡的生活,但是高昂的房价打碎了他们的梦想,于是把拆迁当作改善住房条件的机会,和开发商讨价还价,寸土必争,自有其苦衷。

        同时,霍达作为全国政协常委,又请有关方面配合,邀集各方人士进行了多次座谈,探讨拆迁工作的艰辛和得失。霍达认为,房地产业在推进城市建设、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方面有所贡献,但是,北京的古都风貌要不要保护?如何保护?这些都是不容回避的课题。如果成片的历史街区被摧毁,历史文物被破坏,人们将丧失历史的记忆。如今,全国各地的城市大同小异,到处是高楼大厦。下了飞机,如果不告诉你,你根本无法判断这是哪个城市。“大拆大建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话要说,他们的急切诉说和殷切期待,促使我把这些写出来。”霍达说。

        《海棠胡同》由国家话剧院新锐青年导演王剑男执导。也许正是由于剧本的精彩,它吸引了宋春丽、郭冬临、杨立新、郭达等“大腕”联袂主演。宋春丽在剧中扮演一位曾红极一时,而今已届耄耋之年的鼓书艺人。她说:“夜里11点多看完本子,就立刻给主办方打电话,说我特别愿意演这部戏。我从小就生活在北京的胡同里,对胡同有很深的感情,从剧本里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影子。”郭冬临出演一个“钉子户”,信心十足:“这是一个好剧本、好故事,我们全体演员都非常认真地对待这出话剧,一定要把它演好。”杨立新在剧中出演一位房地产开发商。他说,这部话剧很丰富,“十句话都讲不清这个故事”,功力一般的编剧根本写不出来。

        一条即将消失的胡同,一座历尽沧桑的宅院,一段凄美哀婉的恋情,一群利害交错的人物,自始至终牵动着观众的心,让他们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也和剧中人一起思索:我们这座城市、这个民族,是怎样从昨天走到今天,又将怎样从今天走向明天?

        “我们正处于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一个文学工作者很难为复杂的社会现实开出一个药方,但是,记录时代的现状,反映人民的心声,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霍达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