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晚7点,江西省湖口县人民大礼堂人头攒动,人们早早地来到这里花一元钱买票看戏。每逢星期五,这个“一元剧场”里或有县专业剧团的演出,或有农民剧团将地方特色戏送进城。
湖口县被授予“中国民间艺术(戏曲)之乡”称号、“江西省戏曲之乡”,全县流传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青阳腔和弹腔戏、文曲戏、采茶戏、饶河戏、黄梅戏、木偶戏等七大剧种。近年来,湖口县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本着“培养文化土壤,打造文化平台,完成管理机制”的原则,激活了百家民间剧团,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引导激活,培养文化土壤。由于地处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独特的地域文化造成了当地的老百姓爱看戏、演戏、评戏的习俗。但由于年轻劳动者外出务工,一些传统的民间乡村剧团处于一种解散或半停顿状态。近两年,湖口县通过文艺普查,恢复了停止运转20多年的戏曲协会,激活了近百家民间演出团体,培育一方文化土壤。如付垅乡的青腔阳农民剧团,原汁原味;流芳乡的党员剧团,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尚;文桥乡的弹腔戏古腔古韵,余音绕梁。
“软”、“硬”兼施,打造文化平台。自2009年4月份开始,湖口县推出了“一元剧场”, 并邀请民间剧团加入自编自演的行列中来,让群众只要花上1元钱就能欣赏到一场精彩的演出。而且每隔两年,湖口县还举办一届“鄱湖神韵”戏曲艺术节,搭好文化“软”平台,由湖口县的专业剧团和民间剧团同台竞技,百花齐放。与此同时,湖口县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注重文化场地这个“硬”平台的建设。全县已建成青阳腔戏曲研究基地1个,新老戏台102个,为民间剧团在节庆、农闲时节的演出提供良好的舞台。
去粗取精,完善管理机制。湖口县注重民间剧团演出的覆盖面,更注重演出节目的质量,既演老剧本,又推时代新戏。依托县文化馆和戏剧研究中心,集中力量创作,湖口县精心推出的《永恒的彩霞》、《都是麻将惹的祸》、《正月十八回娘家》、《大手牵小手》等特色小戏不仅深受观众喜受,还在省市文化活动中屡获大奖。在演出过程中,请观众进行点评,形成竞争机制,择优安排民间剧团在“一元剧团”登台,并重点扶持50家民间剧团,对参与“一元剧场”演出的单位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经过摸索,湖口县已形成了一套“戏前集中创作,戏中观众点评,戏后重点扶持”的民间剧团管理机制。
激活百家民间剧团,湖口县走出了一条基础文化改革的新路子,不仅传承保护了地方民间文化,更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