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到,月饼市场又开始红火起来。细心的消费者可以发现,除了低碳、环保外,今年的月饼商家更加注重主打文化创意牌,在营销和生产中挖掘文化内涵成为今年月饼产业的又一亮点。近年来,月饼市场搭上文化创意快车,逐渐向品牌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
不仅月饼这一个行业,近年来,文化与科技、文化与信息、文化与旅游等也都进入了一个加速融合的机遇期,“融合”创新了文化产业业态,也让传统产业焕发出生机和活力——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动漫和网络游戏迅速兴起并成为新兴文化产业;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的出版物种——“会说话”的图书产生,扩大了纸质媒介的生存空间;随着旅游文化内涵的开发,“深度旅游”成为国内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文化寻根、文化展示等活动增强了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逐步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对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然而,文化产业为何一定要承借传统产业发展之力,二者的融合重在哪里,存在哪些制约和障碍,深入思考产业融合背后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实现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要内外联合发力——
所谓“内”,就是文化创意产业本身的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源自创意,没有创意的文化产业便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2009年,我国制造业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到15.6%,仅次于美国。如今,从钢铁到服装,我国许多产品产量已占据全球总产量的半壁江山,但仍然处于国际产业链中的低端。金融危机之后,很多企业认识到,靠原来的资源消耗型、低廉成本型的“中国制造”产品,如今正在遭受着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中间商压价的多重挤压,如何利用文化创意的力量改造传统产业,加速产业升级转型变得日益迫切。
统计表明,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价值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创意经济的先发国家,增长的速度更快,他们以独创的文化和特色建立起了自己的产业强势。例如美国创意经济占GDP的14%,英国创意经济GDP的12%,就业率均达到5%左右,而日本创意产业已上升为国家第二大产业。
而在我国,由于法制环境不完善、平台建设不到位、创意人才缺乏,目前适宜创意产业发展的人文环境和投资环境尚未形成,创业人群和闲置资本没有很好地通过政策引导投入其中,创意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依然不足。如何利用创意的力量,改造传统产业,成为未来文化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一点上,奥飞动漫的发展或许可以给人一种新的启示。奥飞是一个玩具公司,由玩具公司做动漫,显示出玩具这样一个传统产业对新兴动漫产业的需求,走了一个反向的模式。传统思维是先做动漫片,再做动漫衍生产品,再做授权产品。奥飞是从衍生和授权产品先做,再做动漫片,这样反向的道路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我们制造业升级的重大需要。奥飞第一股的诞生,就充分显示出市场对于创意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的认可。
所谓“外”,就是打破制约融合的体制机制束缚,为文化产业和传统产业融合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长期以来,我国文化资源是按行政区划、行政级次及部门来配置的。这不仅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而且制约了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由于地区封锁,文化资源行政化配置,导致各地文化产业发展业务范围、经营模式雷同。为保护本地利益,一些地区往往用行政手段限制其他地区的文化产品进入本地市场,给文化产业地区融合带来不小的阻力。与之同时,文化资源行政化配置,也造成部门分割、资源分散,文化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市场占有率很低的弊端。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打破文化资源的行政化配置体制、调整和整合文化资源,更好地促进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更好地促进文化产业内部业态间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
以文化和资本的融合为例,在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中,面临着诸如无形资产评估不规范、金融服务产品不完善、文化金融人才短缺等现实困难,只有创新思路,突破部门限制,完善相关法规,才能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真正启动文化产业的金融“引擎”。当前,文化产业正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其中促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也是促进文化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说明,只有打破地域和部门条块分割的现状,突出地区特色和资源优势,推动文化与创意、旅游、制造业、高新技术等产业的融合,才能更好地提升传统产业的文化价值,促进文化产业真正实现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