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14日 星期二

    ·资金匮乏 ·人才短缺 ·纸质低劣

    该怎么保护你,岌岌可危的古文献

    作者:本报记者 龙军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14日 05版)
    湖南图书馆馆藏的民国二十五年《全国银行年鉴》。刘微、龙军摄
    湖南图书馆虫蛀书影。刘微、龙军摄

        湖湘大地历史悠久,几千年岁月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珍贵的历史典籍,流传下来的亦堪称宏富。然而,由于保护乏力,深藏在湖南图书馆等单位内的它们正加速“衰老”,岌岌可危。

     价胜黄金诚可贵

        位于湖南图书馆内的“湖南省古籍保护中心”,是湖南省为保护古旧文献专门成立的机构。据介绍,目前湖南省所藏的古旧文献大约有200万册,主要集中在湖南图书馆、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和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善本古籍数量也不菲,约有6000部,其中战国、西汉帛书数种,宋元刻本估30余部,明刻本估2000部,还有不少珍贵湖湘名人稿本和湖湘名人家谱。

        1904年成立的湖南图书馆,百余年来,为湖湘文化典藏了丰富的文史资料与古旧文献,总计有70余万册古籍、10余万册民国文献。

        湖南图书馆副馆长雷树德介绍说,湖南图书馆的宋元刻本有30余种,北宋的《陀罗尼经》为馆藏最早的刻本精品。“宋本书在民国时期,就已经是一两黄金一页,现在的价值更不可估量。”

        “曾国藩的原始手稿90%在我们馆里!”古旧文献中,湖湘名人著述手稿众多。其中包括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等清末湘军将帅的书信手稿2000余件。

        另外,湖南图书馆还藏有许多珍贵字画。天津博物馆一位文物鉴定专家曾经到这里参观,看到一幅清代“四王”之一——王原祁的字画后说,此画单幅可值400万元。

        据了解,湖南图书馆还藏有字画7700余幅、碑帖拓片4300余幅,其中不少为一、二、三级珍品,如南宋佚名团扇;明代祝允明行草书卷、董其昌行书册页;清代康熙扇面,萧云从、王原祁的山水立轴,刘石庵行书卷,翁方纲行书联,何绍基楷书石鼓诗屏等。

        有关专家认为,古旧文献的版本价值、文物认定价值,都还只是大家看得见的价值,更重要的是,文献对文化的传承作用以及文献对文化的复活作用。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在历史大动荡(如战争或天灾)之中可能会中断,如亚特兰蒂斯文化、古罗马文化、古埃及文化、古巴比伦文化等,都曾是古人创造的灿烂古代文化,要了解其文化形态,必须通过其文献记录。

    民国文献命最危

        相较于宋元明清时期的文献,民国书刊最为“年轻”,学术界甚至不把它们归入古籍。但这些“年轻”的文献却由于“先天不足”,比古籍文献更加速趋近“死亡”。

        专家认为,影响纸张寿命最重要的因素有二:一是造纸时采用的原材料;二是纸张本身的酸碱度。

        湖南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刘微介绍说,中国传统纸张有“纸寿千年”之说。主要是因为古代造纸在选料上多用麻或者植物的韧皮纤维,工艺也以手工为主,这样造出来的纸张一般为中性或偏碱,即便是遇到空气中的酸性物质腐蚀,依然能保存相当长时间。

        而民国正是手工造纸向近代机械造纸过渡的时期,造纸材料混杂,机械造纸制浆工艺落后,文献用纸多为机械磨木浆纸和酸性化学浆纸,纸张酸性强,保存期短。

        另外,民国图书的装帧形式多数是洋装书,由于当时的装帧工艺还很落后,在使用过程中也很容易造成破损。根据研究,民国普通报纸的保存寿命一般为50至100年,图书的保存寿命为100至200年。

        记者在湖南图书馆民国文献库看到,许多纸张已发黄变脆,严重的已经散成一堆,无法装订。有的甚至因虫蛀,偌大个洞穿越了书本的好些页。一些报纸经手指轻轻触碰,纸张上的碎屑就像酥饼渣一样往下掉。

        雷树德说:“目前对民国时期文献的价值,社会上普遍认识不足。以为年代相隔不久,价值不大。实际上,民国时期是政治、经济、文化发生重大变革的年代,新旧、中西各种社会思潮在这一时期汇聚、碰撞,形成了社会转型时期特殊的文化景观。民国时期的文献是一批极为重要的文献,其思想文化价值不在善本古籍之下。”

        由于政治运动和意识形态的原因,一些图书馆都曾主动清理销毁过一些民国文献,比如蒋介石、戴季陶、胡适的著作等,使得民国文献由于非自然原因消失了很多。

        据工作人员介绍,湖南图书馆所藏的曾国藩湘军文献、谭嗣同改良文献、蔡锷民主革命文献等相当丰富。“毛泽东著作共有2600多种,特别是民国时出版的著作,很全,甚至有上世纪20年代的”。“但这些珍贵的文献正面临着加速损毁的严峻现实,若干年后,我们的后人也许能看到甲骨文、敦煌遗书,却看不到民国时期的书刊。中国文献历史有出现‘民国断层’的危险”。

        “保护民国文献,改善古旧文献存放环境,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重要环节。安装空调设备,使书库保持恒温恒湿;装置空气过滤器,防止有害气体侵害书籍等,都是延续其寿命的有效方法。但就目前湖南图书馆的馆舍和经费状况而言,都还不具备上述存放条件。”刘微无奈地告诉记者。

        湖南图书馆目前还是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抢救这些岌岌可危的民国文献,如用“缩微”技术拍摄了一部分报纸和珍贵书籍制成缩微品。但刘微说:“这其中大多是报纸,书籍只是极少的一部分。”

        雷树德说,一些发达地区的图书馆采用脱酸技术,能够降低纸内的含酸量,有效延长古旧文献寿命。可是,脱酸处理的成本很高,每页需要0.5至1元。另一种古籍保护技术——“真空镀膜”,可有效将水分、空气与书本隔绝,但成本更加昂贵。

    温湿难控人才匮

        珍贵的文化记录,面临着“老去”直至“死去”的存亡危机。

        按国家标准,古籍应存放在温度16摄氏度至20摄氏度、湿度40%至60%之内的环境中。但在湖南省图书馆,目前只有古籍善本能够享受到空调和除湿机设备的“关照”,具有恒温恒湿的保存条件。

        据介绍,早在上世纪80年代,湖南图书馆书库整栋楼内就铺设了空调管道,可空调开了一周,发现实在负担不起。仅启动善本书库的恒温恒湿设备,1天就需540元,1年的电费就是20万元左右。鉴于此,善本书库的空调每天只能开8小时。如果把其他8个书库都打开,费用太高。现在除了善本书,对其他古籍只能采取很古老的保存方式,如把窗户用牛皮纸封上防高温,把书柜用箱子垫高防湿等。

        书的寿命与纸张本身的质量密切相关,也和存放环境息息相关,温度和湿度是直接影响古籍寿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不适宜的温湿度,不仅会直接导致古籍的损坏,而且还会加剧光、灰尘、氧化性气体、酸、虫霉等因素的破坏作用。

        长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日平均气温在30摄氏度以上的有85天之多,长沙4月份的湿度平均在84%左右,在没有温湿度控制设备的书库里,古籍1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承受着高温高湿的侵扰。

        更令人头疼的是,古旧文献的修复人才匮乏!

        作为一个省级图书馆,目前湖南图书馆的专门修复人员只有3个。多年来图书馆修书的技术人员待遇低,基本和仓库管理员相同。现在学历高的毕业生,根本对这个工作提不起兴趣。而且,作为古籍修复人员,实际上需要很高的专业水准,如要对各个朝代的纸张生产、图书版式、字体都要有很清楚的了解。就修复技术来说,很多要靠师傅“手口相传”,靠自己的悟性,如果没有过硬的修复技术,或者不能专心致志,抑或修书时心情不好,甚至可能把书“修死”——拼错、修得太厚,甚至越修虫越吃。

        现在,业界的古籍修复人员本来就不多,而各个馆内修复人员的业务交流也几乎没有展开,因活动需要费用,而多数馆内没有这笔经费,造成好的技术也不能交流。

        刘微介绍,国外图书馆对古籍修复十分重视,要求也非常严格。只有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相应的知识背景,才能从事这一工作。古籍修复往往是独立于图书馆之外的商业行为。即由公共图书馆出钱,聘请专门的书籍修复公司进行修复和维护,使古籍在市场手段中得到了有效的修复与保护。而在我国,对古籍的重视并未达到一定高度,甚至为修护和保养古籍生产 专业设备的企业都很少。

    (本报长沙9月13日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