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12日 星期日

    《木兰诗篇》唱响克里姆林宫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李永全 《 光明日报 》( 2010年09月12日   08 版)
    图为克里姆林宫大剧院演出现场。李永全摄

        9月9日,莫斯科秋高气爽,人们已经感觉到一丝初秋的凉意,但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剧院却灯火通明,人们正兴致勃勃地期待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带来的歌剧《木兰诗篇》拉开大幕。俄罗斯观众通过欣赏这场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现代歌剧,了解了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木兰替父从军的感人故事,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中国歌剧《木兰诗篇》在克里姆林宫大剧院上演的消息早已不胫而走,许多歌剧爱好者和热爱中国文化的朋友都希望获得一张《木兰诗篇》的入场券。演出当晚,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剧院慕名而来的观众达数千人之众。《木兰诗篇》由序曲和四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替父出征”,第二乐章“塞上风云”,第三乐章“巾帼情怀”,第四乐章“和平礼赞”。大幕拉开,观众们顿时被一种历史的沧桑和现代的清新所感染。扮演木兰的青年女歌唱家谭晶在雄浑的交响乐中飘然走进神话般的剧情。她时而身着中国漂亮古典服饰,靓如天仙;时而身披战袍,英姿飒爽,用自己甜美的歌声演绎一段诗画般充满人间真情的史诗。观众随着剧情的展开和舞台场景的转换,时而置身于塞外金戈铁马、腥风血雨的战场上,时而走进木兰家乡鲜花盛开的村落,巨大的反差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美感。谭晶以她甜美的歌唱向观众描绘了花木兰精彩的人生。扮演木兰战友刘爽的男演员嗓音宏亮,表演细腻,得到观众的交口称赞。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首许多中国人能够完整背诵的《木兰诗》所展现的古老而又传统的故事,被歌剧创作集体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造和升华。歌剧充分展现了战争与和平的主题,表现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现代化”的《木兰诗篇》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间的爱与恨。对敌人的恨,对祖国的爱,对父母的爱,对战友的爱,对亲人的爱。最后,男扮女装、十年驰骋疆场的木兰与生死战友刘爽喜结连理。圆满的结局展现了中国艺术对美好的追求。

        此次歌剧《木兰诗篇》的俄罗斯之行是中俄文化交流的典范。俄罗斯著名的拉赫玛尼诺夫交响乐团与总政歌舞团联袂向观众奉献了这台中国歌剧经典之作。中俄艺术家的配合自然流畅,珠联璧合。尽管中俄在历史、文化和语言上存在差异,但艺术没有国界。在演出幕间休息时,一些俄罗斯观众见到中国人就竖起拇指,称赞该剧不仅演绎出木兰的巾帼英雄气概,又表现木兰身为女性的款款柔情,是不可多得的好剧目。一位俄罗斯老兵对记者说,二战期间,许多苏联红军战士在莫斯科大剧院听完音乐会后,雄赳赳,气昂昂地奔赴抗击德国法西斯前线,与《木兰诗篇》表现的同仇敌忾,抗击外侮入侵异曲同工,因而能够在俄罗斯观众中产生强烈的共鸣。歌剧《木兰诗篇》2004年由著名歌唱家彭丽媛、戴玉强首演,一炮走红,并多次走出国门,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献艺。《木兰诗篇》已经成为中国歌剧在世界上的一张响亮“名片”。《木兰诗篇》此次俄罗斯之行,让友好的俄罗斯观众体会到了中国艺术的深层次魅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