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09日 星期四

    福建:文化下乡让农家天天乐

    作者: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09日 02版)

        题图:福建省文化厅文化下乡活动及所带去的节目深受群众喜爱。(资料照片)

        本报福州9月8日电(记者 高建进) 9月1日,福建省南平市歌舞团的流动舞台车来到了太平镇南溪村。演出刚开始不久,老天爷就变了脸,一时间倾盆大雨,但村民们都没有离开,纷纷就近找地方避雨,等着雨停之后,继续看演出。等待了近一个小时,倾盆大雨变成了淅沥小雨,演员们冒雨继续演出,村民们丝毫不吝啬自己的掌声,向尽职的演员们表示感谢。村民欧岳彪说:“以往在我们农村,只有逢年过节才有戏看。现在可好了,隔三差五就能过‘戏瘾’。”

        为了让农村文化建设“长流水、不断线”,让农民朋友天天都过上文化节庆,福建省创新文化下乡机制,在演出经费、演出内容上予以扶持和引导,充分调动文化演出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政策扶持下,各演出团体由过去的被“派”下乡,到如今纷纷主动“要”下乡,成为一支支活跃在农村文化阵地的“轻骑兵”。

        以前,演出单位下乡“越演越亏”;如今,福建推出艺术院团公益性演出补贴制度。比如对省属院团,按不同剧种和演出类型,每场省财政给予3000至10000元不等的演出补贴,以促进艺术院团走向农村、服务基层。同时,福建省还为省市主要艺术院团配备了“流动舞台车”,这种车下乡时可以运道具,演出时可以变身为“大舞台”,非常适合到农村、山区去演出。

        福建三明市歌舞团以前一年只有五六场演出机会。2007年2月起,在三明市移动公司每年赞助50万元的支持下,歌舞团开始了“神州行”下乡百场演出活动。

        为此,市歌舞团专门配备了一部价值40多万元的现代化“流动舞台车”:长10米,厢长8米,宽2.5米,通过液压传动控制将舞台车两侧打开后,可形成一个50多平方米的平整舞台。车厢可上升到8米,车内灯光、音响一应俱全,且能遮阳避雨。演员们自己动手,一个舞台最快15分钟就可搭成,下乡难、搭台难、转点难等问题迎刃而解。 

        “过去,歌舞团只是‘窝’在城里,如今,广大农村成了歌舞团着力拓展的方向。”三明市歌舞团团长童桂贤这样说。3年来,三明市歌舞团的70多名演职员,跑遍全市所有的140个乡镇,总行程超过6万公里,总共演出300多场,平均每三天就有一次下乡演出。

        据了解,推出公益性演出补贴制度以来,仅福建省属艺术院团2007年就实现到基层年演出总场次超千场,2008年演出总场次达1402场,2009年演出总场次1924场,今年前8个月的演出已超过2000场。农村的戏路越来越宽,农民的戏瘾越过越足。

        “文化下乡”的路通了,就要往农村送“好货”、送“鲜货”。为把“先进文化”种到田间地头,福建各地还纷纷出台措施,激励演出院团到农村演新戏,上好戏。

        莆仙戏在莆田农村广受欢迎,逢年过节及农家结婚、升学、做寿、乔迁等,许多村社和群众都要请剧团来演出助兴。为了让古色古香的莆仙戏唱响中华传统美德,唱出时代新风尚,莆田市要求各莆仙戏剧团在演出古装大戏前,加演自编自导的现代文明小戏。

        为确保剧团有好戏可演,莆田市宣传文化部门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剧本,无偿提供给各剧团编排。专业剧作家和业余创作者纷纷参与,掀起现代小戏创作热潮。一批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计划生育、尊老爱幼、睦邻友好、文明礼仪等内容的剧本相继问世。目前,全市已有200多个现代小戏剧本。

        实行加演现代小戏之初,不少剧团有抵触情绪,觉得这增加了剧团负担。然而加演之后,他们惊喜地发现,剧团更受农村观众欢迎了,演出订单也更多了。莆田市芳草剧团自从加演现代小戏后,除过年停演6天外,演出单排得满满的。该团团长感慨道:“加演现代小戏,观众更喜欢看我们的戏了。观众一多,演员也来劲,演出就更投入了,形成了良性循环。”前些天,福建莆田市南门皇冠莆仙戏剧团在笏石镇北埔村土埕戏台上,加演了莆仙小戏《儿女心》,让观众看得如痴如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