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07日 星期二

    美学在多样性中重新定向

    ——从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看国际美学的发展趋势

    彭 锋 《 光明日报 》( 2010年09月07日   11 版)

        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经过5天紧张的议程,于8月13日下午在北京大学落幕。1000多名学者出席大会,700多名学者在大会上发表论文,是世界美学大会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大会。本届大会的主题为“美学的多样性”,一方面为了展示美学传统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为了展示美学形态的多样性。

        美学传统的多样性,基于文化传统的不同。从世界美学大会的历史来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学就意味着欧洲美学。从21世纪开始,随着中国、日本、韩国等国的美学家努力复兴自己的美学传统,欧洲美学的霸权地位已经被打破。国际美学协会执行委员会正在制定措施,鼓励和帮助非洲美学家发出更多的声音。美学正在迎来一个真正的世界美学或者全球美学时代。在尊重不同美学传统之间的差异性的同时,不同美学传统之间可能存在的共同性,将会引起更多的理论关注。

        美学形态的多样性,基于美学与不同学科的结合。从18世纪美学作为独立学科建立起来开始,美学就被构想为一门哲学分支学科。但是,美学在哲学学科中的地位一直不太稳固。美学与文学结合成为文艺学,美学与艺术结合成为艺术学,它们的规模远远超过了作为哲学分支学科的美学。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美学获得了与哲学、文学和艺术并列的地位。比如,在韩国的国立首尔大学,美学系与哲学系、宗教系、韩国语言与文学系、中国语言与文学系等15个系一道组成人文学院。正如前国际美学协会主席阿莱西指出的那样,“美学不再是哲学大厦中的一部分”。美学从狭义的哲学分支学科中解放出来,与艺术研究、文学研究、文化研究等等的结合,让美学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有些侧重理论研究,有些侧重历史研究,有些侧重具体批评。

        在这次世界美学大会中,美学传统的多样性和美学形态的多样性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除了欧洲美学之外,亚洲美学、中国美学、日本美学、韩国美学、印度美学等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不同美学传统之间的比较和对话的风气正在形成。前国际美学协会主席佩茨沃德组织的文化间美学研究项目,得到了世界各国美学家的响应。

        美学的多样性,是美学从欧洲中心和哲学大厦中解放出来之后的必然结果。然而,多样性并不是人们期待的最终目的。倡导多样性只是对旧有中心的解构,在解构旧有中心之后,是否会出现新的中心,这才是人们最感兴趣的问题。从本届大会上所发表论文的关键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国际美学发展的某些趋势,并从中展望有可能出现的新的中心。

        我们可以先从数量上来做一些分析。美学大会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当然是美学,但是,本届世界美学大会上艺术一词的出现频率并不亚于美学。根据与会学者提交的论文摘要统计,美学(含审美和美学家)一词共出现2927次,艺术(含艺术家和艺术品)一词共出现2453次;但是,如果加上舞蹈(564次)、绘画(319次)、音乐(259次)、建筑(206次)、文学(172次)、电影(123次)、摄影(72次)等等,艺术一词出现的频率要远远高于美学一词。与美学密切相关的哲学(含哲学家和哲学的)一词出现的频率只有403次,而文化(含文化的)一词的出现频率却达到了846次。由此可见,美学与哲学的联系远不如与艺术的联系那么广泛,甚至不如与文化的联系那么广泛。从传统的学科分类的角度来看,美学是哲学的分支学科,但是今天的美学已经转变成了一般的艺术研究和文化研究。在美学从哲学大厦中解放出来之后,艺术和文化将成为美学的归宿。

        在本届世界美学大会上另一个出现频率超过千次的词语是中国(含中国的,1017次),与此相应的西方(含西方的)出现446次,欧洲(含欧洲的)出现94次。中国一词出现频率如此之高,与本届世界美学大会在中国举办有关。我们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美学在摆脱欧洲中心之后,中国将成为新的中心。但是,从世界美学大会的历史来看,并不是所有东道国的美学都能成为关注的焦点。在本届世界美学大会上,中国之所以成为关注的中心,除了东道国的原因之外,中国美学传统的独特性和中国当代社会的巨大活力,是两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预言中国成为新的美学的中心,并非异想天开。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在当代艺术界中,有不少人在谈论北京将成为新的艺术中心的问题。现任国际美学协会主席卡特预见,世界艺术中心将由纽约迁至北京。根据他的观察,今天的情况与半个世纪前世界艺术中心由巴黎迁至纽约非常相似。支持卡特作出这一预见的,正是中国独特的艺术传统和活跃的当代艺术实践。如果艺术成为美学的归宿,北京又成为世界艺术的中心,那么中国美学成为世界美学的中心就顺理成章了。当然,中国美学要成为世界美学的中心,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中国美学家一方面要充分发掘自己的美学传统,并作出创造性的转换;另一方面要在国际美学舞台上持续不断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在解决当代人的审美困惑上作出自己的贡献。

        除了上述两个由数量上的多数所体现的中心之外,还有几个话题体现出来的倾向值得关注。

        第一、全球化与美的普遍性问题。人类进入全球化时代,艺术和美学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一些美学家强调,全球化时代将迎来艺术与美学的多样性时代;另一些美学家指出,在多样性背后应该有普遍性的规律,应该有客观性的标准。如何在多样性中寻找普遍性和客观性,成为全球化时代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马戈利斯的大会讲演“全球世界的客观价值问题”,对这个问题做了深入的思考。

        第二、身体与实用主义美学问题。美学从哲学大厦中解放出来之后,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方向发展。纯理论性的分析美学在衰落,包含理论、批评和实践的实用主义美学在兴起。作为实用主义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身体美学因为包含这三个维度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提交给大会的论文摘要中,身体一词出现138次,远远超过心灵一词的出现频率(79次)。舒斯特曼的大会讲演“身体风格”,从比较的视野揭示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对身体风格的关注,从理论上阐述了身体对心灵的影响。

        第三、自然与环境美学问题。本届大会专题讨论最多的是环境美学和生态美学,共有四个场次。这里的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人居环境。前国际美学协会主席柏林特的大会报告“环境的审美政治学”,强调要从道德、社会、政治等多方面来评估环境的审美价值,反对仅仅从形式方面来评估环境的审美价值。著名环境美学家卡尔松发表了题为“环境美学的10个转折点”的报告,概述了环境美学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在半个世纪前,极少有人讨论自然美和环境美学,今天环境美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学科。在环境美学半个世纪的历史中,如何评估环境的审美价值,始终是美学家们争论的焦点。

        第四、实证科学研究值得期待。本届美学大会上有一些美学家尝试用实证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美学问题。比如,一些人试图用进化心理学和人类学的方法来研究美,一些人尝试将神经系统科学应用于音乐研究,还有一些人尝试将大脑生理学应用于摄影研究。这些实证科学研究,在某些方面对于美学研究有所启示,但它们并不被大多数美学家看好,因为大多数美学家仍然认为美学问题是人文学科的问题,而不是自然科学的问题。当然,这也不排除随着相关科学的发展,某些美学问题可以得到彻底的解决。

        第五、个案研究富有魅力。在本届世界美学大会上,一些美学家发表的个案研究成果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比如,卜松山对佛教中的笑的研究,青木孝夫对文学艺术中的雨的研究,都是非常成功的个案研究。这些个案研究,一方面需要研究者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需要研究者具有深厚的知识储备。这些个案研究之所以引人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们成功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显示了美学方法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研究中的独特魅力。(作者单位:北京大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