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07日 星期二

    塑造符合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国家形象

    康绍邦 《 光明日报 》( 2010年09月07日   09 版)

        ○国家形象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表征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影响着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掌握了国家形象的制造权,有利于拥有国际社会的话语权,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就可以较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利益。

        ○要在安全、政治、经济、文化、环保等各方面,努力塑造中国的和平、民主、发展、开放、和谐的形象。要把国家形象塑造与国际战略和对外方针的实施统一起来,建立和完善国家形象塑造传播机制,改革创新国家形象宣传传播的方式方法。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当今世界,国家形象上升为国家利益的新内涵、国家实力的新特征和国家发展的新战略,受到世界各国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形象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表征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影响着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我国当前的国内建设和对外关系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塑造符合国情和时代特征的良好国家形象,是一项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

        国家形象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国内外公众对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状况的总体的印象和评价,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社会对它的认知的结合,是该国综合实力特别是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和集中体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国家形象及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战略意义。

        一是主观认知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国家形象本身是一种印象和认识,是一种主观判定。国家形象产生的基础是该国的国情国力实际,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首先是由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客观情况决定的,它往往是理性认识和感性印象的混合物,并非全面客观地反映该国的国情实际。国家形象一旦形成,它就会造就该国的国际舆论环境,产生一种强大的国际影响力,从而增强或削弱该国的综合国力。良好的国家形象首先来自该国经济的发展、民主法制的完善、社会的和谐和人民生活的幸福;同时,积极主动地塑造符合国情和时代特点的良好国家形象,对于维护国家利益、增强国家实力具有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

        二是国内公众与国外公众的关系。国家形象是公众的一种主观判定,国家行为时时处于国内外公众的观察、感受之中,世界各国的观察者对该国的行为进行评判,国家形象便由此而生。由于世界观、价值观、民族文化、历史传统不同,也由于国家间的利益矛盾,国内公众对本国的认知与国外公众对该国的认知会有差别,不同的国外公众对该国的印象也会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国家形象更侧重于国外公众或国际社会对对象国的印象和认知。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国内事务与对外事务、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已经密不可分,一个主权国家的国家形象已经成为国内外公众对该国认知的结合,成为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交往和互动的产物。因此,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就要正确认识政府与公众社会的关系,树立公众意识,既要注重国外公众的感受和印象,也要注重国内公众的反响和国家的自我认知,正确引导国内外社会舆论的互动。

        三是国家形象的判定标准与传播媒体之间的关系。国家形象的产生是公众通过对对象国的各种信息的获取、综合、加工从而产生整体印象的精神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传播媒体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国外公众主要是通过国际主流传播媒体获得对象国的原始信息以及经过加工的信息,甚至直接接受国际主流媒体的评判。一国的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的评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媒对该国行为的报道和评价。国际主流媒体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国家形象判定者的角色。因此,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必须加强本国自身形象塑造能力的建设以及对国际主流媒体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拥有准确、灵活、多样、高效的自我表述能力与技巧。

        由此看来,国家形象是该国客观实际与公众主观认知、国内社会与国际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既取决于该国的国情国力实际,同时也取决于国家的塑造能力特别是国际传播能力。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掌握了国家形象的制造权,有利于拥有国际社会的话语权,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就可以较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利益。一个国家如果忽略自身形象的塑造,不去主动表达自己,就必然被他国所塑造甚至捏造、歪曲、丑化。失真的国家形象一旦形成,就有一定的惯性作用,要修正、改变此形象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积极主动塑造符合本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良好国家形象,有利于维护和扩大国家利益,有利于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提高本国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升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亲和力,创造有利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实现国家发展目标。

        二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对世界格局和国际体系产生深刻影响,中国的国家形象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明确符合国情和时代特点的中国国家形象内涵,是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突出任务。当前,我们要在安全、政治、经济、文化、环保等各方面,努力塑造中国的和平、民主、发展、开放、和谐的形象。

        塑造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安全形象。国际关系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问题。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看来,新兴大国的崛起总是意味着国际权力的转移和现有国际权力格局的调整,西方鼓吹的“中国威胁论”等谬论就是由此而生的。因此,塑造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首先是树立中国的和平形象,使之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知和接受。为此,需要向国际社会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宣传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需要阐明和宣传中国新世纪的国际战略和战略意图,即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同世界各国共同建设和谐世界。

        塑造科学发展、共同发展的经济形象。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国家形象最显著最突出的本原要素。近来,中国不仅率先走出金融危机,有力地带动周边国家和世界经济的复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稳定器”。近年来国际舆论关于“北京共识”、“中国模式”等话题的热议,即是国际上对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强烈反响的例证。经济发展成为中国塑造良好国家形象最有利的基础要素,我们必须注意到国际上对中国经济发展存在负面反应。西方一些人出于种种心态散布“中国新殖民主义论”等谬论,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加强贸易保护和制裁,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等问题常常成为他们攻击和诋毁的对象素材。因此,我们要客观全面地传播我国经济形象,既要宣传成就,更要表明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经济指标仍居世界后列,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环境资源压力大等问题,我国正在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低碳发展的目标。还要阐明,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重要的经济体,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共同发展,支持国际社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缩小南北差距,推动国际金融、贸易体制改革,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实现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塑造民主、法制、平等、负责任的政治形象。社会政治制度是国家的政治身份,是国家形象的政治本原。冷战结束后,西方一些人仍然从冷战思维出发来划分亲疏敌友,按照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来评判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在西方大国综合实力超强及其对国际话语权垄断的情况下,如何展示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和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塑造良好中国国家形象的关键环节。要在大力宣介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就的同时,在国际上表明,我们主张世界多样性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主张各国人民有权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反对将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他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通过平等对话、交流、合作来处理国家间关系;表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维护地区稳定、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积极发挥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积极承担自己的国际义务,在自己发展的同时向地区和全球提供更多的公共物品,不断展现负责任大国的政治形象。

        塑造开放、繁荣、多样、包容的文化形象。这需要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文明,充分挖掘和吸取“和为贵”、“和而不同”、“兼爱交利”、“包容兼蓄”等传统文化精华,实现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结合。同时,坚持开放的精神,主张世界文明多样化,强调文明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倡导各种文明在对话交流中相互借鉴,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实现各种文明兼容并蓄和全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公平合理的环境形象。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家园。当前,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努力加以解决。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同时也面临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严峻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国家形象的突出要素。我们特别要大力宣介中国高度重视环境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的方针政策和实践,向世界介绍中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

        三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形象已经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和进展,旧中国的屈辱形象已经被新中国独立自主、充满活力、欣欣向荣的崭新形象所代替。但目前我国的国家形象与综合实力还不相称,与时代要求还不适应,需要我们按照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战略对国家形象进行整体谋划,改革创新宣传传播体制,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媒体传播的实效,塑造并不断维护良好的国家形象。

        第一,把国家形象塑造与国际战略和对外方针的实施统一起来。国家形象表现为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国家形象的塑造过程往往是一个国家的对外战略、方针和政策的实践过程。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同世界各国共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我国在新世纪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总方针,也是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主要目标。因此,我们既要把国家形象塑造纳入国际战略和对外方针,又要以良好的国家形象推进我国的对外工作。让世界认识中国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意志和行为,认识中国同世界各国共同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意志和行为。保持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延续性,加强我国家形象的可信度和稳定性。

        第二,建立和完善国家形象塑造传播机制。我国与世界交往日益密切,对外活动日益频繁,需要总结吸取国内国际的经验教训,建立和完善我国国家形象塑造传播的体制机制。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部门,可以考虑设立塑造国家形象的领导协调机构,以涉外部门为主体,整合相关资源和部门,统筹全国国家形象塑造传播工作。既要注重政府、传媒构成的国家形象传播主渠道,又要鼓励、利用和规范民间对外活动的自发性传播。既要打造中国自己的国际传播综合体,使之逐步成为国际主流媒体,扩大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又要积极利用、借助国际主流媒体的作用,引导其客观公正地传播我国国家形象。既要注重向世界各国全面传播我国国家形象,又要在不同时期针对重点国家开展工作。既要建立国家形象日常塑造传播体制,又要建立危机时期和危机事件中的国家形象维护机制,形成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体制机制。

        第三,树立“受众者本位意识”,改革创新国家形象宣传传播的方式方法。我们要改革创新宣传传播的方式方法,增强宣传传播的实效。我国主流媒体要采取民众喜闻乐见的、国际通行的语言和方式,努力克服和杜绝教条主义、形式主义,不断提高我国主流媒体报道的渗透力和吸引力。坚持媒体报道的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和正面引导的原则,正确认识和区别对待国际舆论的批评和指责,对于无端捏造、恶意攻击的,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国际行为准则为准绳予以坚决反驳,努力澄清事实真相;对于我国确实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正视现实、以发展解决问题的态度,逐步弱化和消解国家形象的负面因素,不断增强国际舆论对我国报道的客观公正性和积极因素,逐步树立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创造有利国际环境。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