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06日 星期一

    为改革开放继续探路

    《 光明日报 》( 2010年09月06日   03 版)

        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在深圳市第五次党代会上尖锐地指出:“守摊子没有前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重新焕发特区‘拓荒牛’那种激情和胆魄,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迎难而上、克难而进,勇立潮头、再创新业,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在新的起点上‘走出一条新路’!”

        汕头的干部群众说,站在新的起点,党中央、国务院对经济特区提出了更高要求。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是特区的“死穴”。永不止步,改革创新,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汕头特区发展的“生命线”和“灵魂”。

        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最近在几个重要场合多次强调:厦门的干部群众对特区下一步发展的期望值都很高,精气神都很足。因此,我们总有“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

        记者最近从珠海为纪念特区30周年而举办的各类研讨会、座谈会上了解到,珠海人总是在与深圳、浦东、天津滨海等先进地区相比中,深刻而尖锐地反思过去,客观而清醒地总结现在,理想而坚定地规划未来。

        面对全国万马奔腾、百花齐放的新态势,特区人没有固步自封,他们的头脑更清醒,目标更明确。他们清醒地意识到:特区要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就必须“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  

        瞄准新目标

        调研、酝酿、探索、比较……在特区成立30周年来临之际,深圳等四个特区的领导者都在思考特区明天的路该怎么走?一幅幅特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被清晰地描绘出来,特区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的涛声已经响起。

        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到2015年,深圳GDP的目标是1.5万亿元,总量跟新加坡差不多。

        深圳市委书记王荣8月22日在为纪念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举行的“经济特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上,对深圳特区的未来定位和发展目标作出了一个明确表述:“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在新的历史阶段,深圳确定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新目标,在科学发展征程中走出一条新路,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示范地区。”

        不仅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每一个特区都呈现出一派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景象。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共珠海市六届八次全会上,珠海市委书记甘霖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市干部群众描绘了珠海特区明天的美好蓝图:“到2020年,珠海基本建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实现在珠三角地区人均首位、生态一流、文化繁荣、法治优良、社会公平的发展目标,成为广东发展新的增长极、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炎炎夏日中的珠海,平静闲适、浪漫抒情的城市气息中显示出新一轮大发展中持续升温的可喜迹象:投资50亿元的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和省部新能源汽车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沉寂近20年的横琴岛开发和十字门商务区建设序幕拉开;广珠轻轨通车在即,总投资3000多亿元的一系列重大工程正在奠定珠江西岸核心城市的宏伟格局……

        厦门经济特区自创办以来,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做出了积极贡献,积累了处理涉台事务、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经验。展望未来,厦门经济特区正立足“五缘”,积极推动“六求”,把对台工作融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各项部署,从经贸联系、直接“三通”、旅游对接、农业合作、文化交流、载体平台建设六个方面,构筑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沿平台,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历史性贡献。

        而汕头这座“百载商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也跃动着崭新的气息,升腾起新的希望:大手笔谋划市政建设和改善城市环境,首个采用BT形式实施建设的中山东路,成为市委、市政府创新投融资体制,推进市政建设的大胆尝试;三大经济带特别是东部经济带规划建设在逐步推进;华润南澳风电项目、广澳港区1个5万吨级码头等一批项目相继竣工投入使用并发挥效益……

      向创新要动力

        30年来,特区靠什么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奇迹?一句话:靠敢干敢闯,勇于创新。

        面对特区政策优势不再,土地、劳力等资源日益紧缺等困难,未来特区再创辉煌靠什么?答案还是要靠“创新”。    温家宝总理近日在深圳考察时指出:“要坚持把创新当作特区的灵魂和生命,向创新要发展动力,向创新要发展优势,向创新要发展资源,向创新要发展空间。”

        30年前担任汕头特区管委会副主任、今年已经84岁的杨峰老人说:“特区成功创办,我有几个体会,就是既要敢闯敢干,勇于创新,又要实事求是,务实求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汕头要加快发展,同样需要弘扬这些特区精神。”

        创新是特区的根,特区的魂。深圳特区就是特别善于创新的一个代表。从30年前无一所高校院所、无一家科技企业、仅有2名技术人员,发展到现在的3万余家科技企业、104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逾百万科技队伍、超过8500亿元的高新技术产品年产值,累计申请专利213632项,深圳,已然成了一座创新之城。

        2009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3.6%,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平均超过10%。最近两个多月,又有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一系列国家级重大项目落户深圳。

        敢于也善于创新的深圳未来会发生什么样的巨变?美国著名的《时代》周刊曾刊发报道预言:“一直都在努力并发生过令人惊异巨变的深圳,将再一次为中国提供一个答案。”

        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在谈到特区创新的意义和厦门特区创新的思路时说:“前30年特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创新、创业、创造。当前最迫切的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等协调发展。”

        站在新起点,汕头的干部群众发出誓言:要用创新精神把特区的旗子举得更高,把特区的牌子擦得更亮。

        汕头的民资民力丰富,汕头人的视野阔、胆子大、思想活。为了在新征程上再续辉煌,汕头特区这两年充分利用特区的试验权和立法权,率先提出放开视野、放宽政策、放胆试验的方针,“一站式”服务、首问责任制、二次终结制、一次性告知制、办事全程跟踪服务……一项项创新性政策的相继问世,使汕头的个体私营经济迅猛发展,使汕头这座“百载商埠”跃动着创新的气息,升腾着崭新的希望。

        人们相信,只要发扬特区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特区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实现!特区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