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03日 星期五

    铭记伟大历史 开创美好未来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六十五周年

    《 光明日报 》( 2010年09月03日   02 版)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65周年纪念日。此刻,我们手捧鲜花缅怀先烈,我们掩卷长思铭记历史,我们把盏举杯欢祝胜利,我们昂扬斗志面向未来。

        65年前,中华民族冒着战火硝烟,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英勇奋战,前仆后继,最终赢得了战争,赢得了进步,赢得了荣耀。这是一场历尽千辛、可歌可泣的艰苦胜利,也是一场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如今,回望前尘,纪念胜利,我们不会忘记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铁蹄下曾经遭受的苦难,不会忘记中华民族为争取独立、自由、解放而付出的沉重代价,不会忘记华夏儿女与世界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结下的深厚情谊。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其区域之辽阔,规模之宏大,斗争之英勇,场面之壮烈,意义之深远,世所罕见。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觉醒和大团结,凝聚和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对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全民族团结奋斗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抗战的坚强核心,是带领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中流砥柱。民族危亡之际,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抗争的力量空前团结起来,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是战斗的身影,到处是杀敌的呐喊。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中国各民族、各阶级、各民主党派、各阶层爱国人士众志成城、舍生忘死,给侵略者以致命的打击。烽火之中,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一面旗帜。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军队浴血奋战的胜利。从永定河上的卢沟桥到黄浦江畔的四行仓库,从巍巍太行山到边陲小城腾冲,从华北敌后根据地到阳澄湖芦苇荡,中国军队视死如归,寸土必争,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动地的战争史诗。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国军人喋血沙场,义无反顾,为守护美好家园作出了巨大牺牲。他们之中,有杨靖宇、左权、李兆麟、赵一曼、张自忠等一批抗日英雄,更有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他们的英勇壮举,感人肺腑,义薄云天;他们不愧是中华儿女的杰出代表。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正义力量彼此支援的胜利。面对邪恶势力的疯狂进攻,胜利的最终获得是与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国际组织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密切相关的。在抗战的艰难时刻,很多正义的国家为中国提供了经济援助或军事合作,很多国际友人和反法西斯战士直接参加了战斗。从开辟驼峰航线的飞虎队到回国服务的南洋华侨机工,从保护难民的约翰·拉贝到战地医生白求恩,正是无数正义力量的倾力合作,加速了法西斯的彻底灭亡。

        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了重大损失,也使中华民族爆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抗日战争,既是一场物质力量的较量,更是一场精神力量的较量。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中,中华民族心手相连、共同进退,进一步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这种精神鼓舞下,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百折不挠,万众一心,勇往直前,誓死不当亡国奴,誓死与敌人血战到底,终于迎来了最后的胜利。伟大的民族精神,在炮火的洗礼中得到升华,这是战争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牢记历史,珍爱和平。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缅怀牺牲的先烈,就是要积极审视和借鉴历史转折中的成败得失,就是要继承和发扬经过千锤百炼的民族精神,就是要珍惜和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团结一心,努力奋斗,勇敢承担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续写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伟大篇章。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