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7月02日 星期五

    段玉裁的理论建树:以《六书音韵表》为例

    《 光明日报 》( 2010年07月02日   12 版)

        中国音韵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鲁国尧

        近十年来,研究清代中叶乾嘉学派的论著不少。这些论著在叙述、评论乾嘉学派或某些学者的成就时,往往指出这个学派或专家以文献考据为务,流于繁琐细碎,缺失明显。

        其实,乾嘉学派的诸大师,成就辉煌,岂止是在史实或文字的考证方面?他们的论著也闪烁着思想的火花和光芒,他们也有可贵的理论建树。

        以乾嘉大师段玉裁为例,他著论宏富,尤以《说文解字注》为著。在《说文解字注》书末,后附《六书音韵表》,此表就是段玉裁理论建树的有力证据。

        《音韵表》是音韵学史、文字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此著五表相联,而又每表自立,或具“前言”,或列诸“说”。《音韵表》是段氏的“创新”。

        《音韵表》之可贵在何处?答曰:在其诸“说”。全书共三十八“说”。

        “说”有何贵处?答曰:“说”者,即今之所谓“理论”也。

        段氏三十八“说”,放射出理论的光芒,其中有若干说尤为突出。“古十七部本音说”、“古十七部音变说”、“音韵随时代迁移说”都揭示了汉语语音不是固定不变的、僵死的,而是处于变动、发展、衍化中,这种语音发展观在彼时委实难能可贵。“古四声说”也指出了“古四声不同今”,“上声备于三百篇,去声备于魏晋”,此说对后世影响很大。段玉裁在论及古韵的分合时说:“知其分而后知其合,知其合而后愈知其分。”这种辩证观点具有更高的理论意义,颠扑不破之论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