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6月30日 星期三

    聚集中国机遇

    ——中关村建设海归人才特区纪实

    作者:杜弋鹏 《光明日报》( 2010年06月30日 01版)
    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区(资料图片)

        “这是北京的‘秘密’。远离闹市,居然有这么一个世界水平的科学研究所。”北京生命所所长、美籍华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王晓东说这话的时候,显得特别神秘。

        这地方,在北京,在中关村。

        一个需要海归的地方

        40岁当上了美国得州大学终身教授和霍华德·休斯研究所的研究员。关于细胞凋亡规律的揭示,被美国得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化系主任麦克奈誉为“过去10年中引用率最高的科学家之一”。他叫王晓东。

        一次偶然,一则招聘顶尖科学家的启事引起他的注意:引进人员均由专家选拔考核;5年合同期内,所长和实验室主任的科研和用人不受任何行政干预和考核干扰;不需要通过项目申报获取经费,北京市每年提供研究经费3000万元,科技部每年也有经费支持;所长年薪100万元,实验室主任为30万—50万元……

        比气魄,比条件,比政策……可以和世界一流研究所叫真。

        王晓东和耶鲁大学植物分子生物学家邓兴旺从250余名海外学人中胜出,成为共同所长,并和遴选出的22名海外顶尖科学家一起,组建了24个实验室。

        王晓东说“:即使在美国,许多实验室也常要为经费去求助于公益基金和公司,而生命所每个实验室一年至少200万元的研发资金都按时足额到位。总体来说,在研究经费、人力和技术资源、科研服务上面,我们的条件不亚于发达国家最好的研究所。”

        不久前,生命所被美国一评估机构评为“全球最具科研实力的机构”之一。

        生命所指导委员会主席、诺贝尔奖得主威塞尔说“我还没见过哪里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建立起这样有影响力的研究所。”这就是中关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欧州海归,日前随同一个学人参观团到中关村考察。考察后,他说,已经考察了好多个国家,其实,我们是在全世界寻找最理想的用武之地。我们近半数成员认定中关村最具活力,最理想。

        有“中国硅谷”之称的中关村已经成为海归人才聚集地。近10年来,中关村留学人员创业服务体系累计接待来访的海归人才超过5万人次。目前,中关村共有1.2万名海归人才创办的高科技企业达5000多家。一个极具创造力的海归人才特区,已经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形成。

        一个海归需要的地方

        这么多海归创建了这么多高科技企业,据说在全世界亦属罕见。

        中关村似乎可以高枕无忧了。然而,2010年1月8日,旨在为高端人才聚集中关村提供服务的北京市海外学人中心服务大厅、中关村西区协调管理委员会、首都创新人才发展大厦揭牌。

        有专家评论,可见中关村的目标有多么宏大,中关村的志向有多么高远;可见,中关村对人才需求有多么迫切。用求贤若渴四个字一点都不过分。

        从此往后,北京市海外学人中心服务大厅将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留学人员提供专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服务的平台。据了解,这个平台实行全程代理专员制。政策咨询、技术咨询、生活保障……提供的是全方位窗口式服务。

        其实,此前的服务亦为全方位。周到,细致,一丝不苟。中星微的邓中翰,搜狐的张朝阳,百度的李彦宏,土人设计的俞孔坚,奥瑞金种业的韩庚辰、普罗吉生物的罗永章、创毅视讯的张辉、昆天科威的金晓东、思比科的陈杰、爱普益生物的周骋、依科曼生物的杜进平、神州细胞工程的谢良志……个个被这种服务感动过。

        一年两年三年……中关村一坚持就是十几年,中关村园区雨后春笋般先后成长出29个留学生创业园。

        百折不挠的坚持赢得了出国留学生和回国海归的信任,他们中有2/3和中关村联系密切:或曾就学于中关村,或工作在中关村,或创业在中关村。

        据北京海外学人中心主任袁方介绍,2009年,北京市出台了‘海聚工程’,北京市计划通过‘海聚工程’的实施,用5到10年的时间引进10个具有高端科技研发能力的战略科学家,引进50个创业领军人才以及近千名海外高层次人才。”之后,中关村启动了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与此同时,中关村全力整合资源向高端人才聚集,激发现有人才的活力。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实施以来,中关村共有29名人才入选中央“千人计划”,其中创业类人才27名,占全国总数的17.6%,位居全国第一;69人被认定为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占北京市总数的78.4%。

        据了解,凡是被认定为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给予100万元的生活资助,还会提供创业、工作等方面的配套服务,解决一系列实际困难,如身份认定、学历认证、多次往返的签证、落户问题,甚至是看病难问题。

        一个成就海归的地方

        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4月底,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关村企业共有24家,其中11家是海归人才创办的企业。目前,中关村海归人才创办企业的注册资本累计超过50亿元,吸引了数百亿元的境内外投资。邓中翰创办的中星微电子、张朝阳创办的搜狐、李彦宏创办的百度等一大批海归创业企业在中关村绚丽绽放,成为中关村吸引海归人才创新创业的“王牌”。

        优秀的海归人才大多在国外有着坚实的事业基础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他们选择回国创业,追求成功是最主要的原因。一位海归负责人说:对国内创业比较成功的300位海归人才的创业过程进行研究后发现,海归能否创业成功取决于5个方面的因素:技术基础、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团队、创投的支持以及能够长期坚持下来的决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电子董事长邓中翰说“回国创业是一条特别好的道路。回国之后也能做出世界一流的技术,在自己国家的土壤上能够把最先进的东西做出来,有一种特别强烈的成就感。而且,在回国的过程中有一种归宿感,回到自己的国家做事情不同于在国外,创业过程中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不仅属于家人,也属于国家。”

        海归人才为中关村的创新和创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了解,在国家“863”、“973”等科技重大专项中,在北京奥运会、南水北调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在新创制的很多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中,都有海归人才的智慧贡献。邓中翰创办的中星微电子公司研发了数字影像芯片,文剑平创办的碧水源公司研制了膜生物反应器应用技术,其鲁领衔的中信国安盟固利公司研发生产了新型锂离子汽车动力电池,陈杰创办的思比科微电子公司研发了CMOS图像传感器技术,这些中国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在市场上的完美表现,个个都凝聚着海归人才的心智和热情。

        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周云帆认为,中关村建设海归人才特区的“特”,就是在中关村特定的区域内,采用特殊的政策和特殊的机制为海归人员服务,优先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享受国家和北京市给予中关村示范区的各项政策,引导海归人才融入中关村的创新创业热潮。作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目前中关村通过实施缩短海归人才注册企业时间、奖励资助、享受在京落户和子女就学便利等政策,为留学人员归国创业提供支持。(本报记者 杜弋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