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博园中国省区市馆内的东南处,“停泊”着一艘绿色的航船。它就是福建馆。
“榕树”做船身、“大海”当船头、“白玉”当横梁,船首大海的影像卷起滔天浪花,气势锐不可当。这艘从海西驶来的“航船”,呈“绿、蓝、白”的主色调,体现了福建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海相连、海城一色之特点,充分展示了蓝天白云、宜居家园的魅力福建之形象。
绿色海西破浪来
“福建馆太美了,排了这么长的队也值得!”花了近1个小时进入“船舱”,来自河南的吴大爷这么称赞道。
占地600平方米的福建馆以“海西”为参博的核心元素,主题为“潮涌海西,魅力福建”。
进入馆内实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碧绿透亮的大榕树。作为福建的“省树”,榕树也是福建馆的馆标,寓意着福建人扎根平凡、敢闯爱拼、开拓进取的胸襟,体现了福建城市开放包容、同源共济、和谐温馨的风貌,契合了新时代的海西精神。
一面高科技LED显示屏矗立在厅内,画面中蜿蜒清澈的九曲溪从身边淌过,水里还有“鱼儿”嬉戏。显示屏对面是一尊美丽端庄的妈祖雕像,两旁是鼓浪屿和武夷山的微缩景观。徜徉在风景秀美的山水之间,一股清新自然的风扑面而来,生动地诠释着福建美丽的景色、良好的生态和闽台独特的“五缘”关系。
进入互动区,最显眼的是三个分别用福建特色的脱胎漆器、德化白瓷和漆线雕工艺制作的大圆球。每个球上面的精巧图案,分别展现福建参博主题的三条主线“开放前沿”、“缘通两岸”与“和谐家园”的相关内容。游人纷纷在这里驻足,手指轻点,“触摸”着海西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展演区里,展示着千百年来的闽文化。这里的主角是茶叶、漆器、寿山石、瓷器等闽文化的代表。它们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现福建城市、文化以及生活的历史变迁。来自无锡的观众李辉对茶文化颇有研究,站在“品茗福建”展区,久久不愿离去。这里的图片、雕塑、实物等各种展品,向游人讲述着福建茶叶的发展历程。上海世博会大学生志愿者周倩向他介绍说,2010年上海世博会评选的世博十大名茶中,福建茶叶分别有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和福鼎白茶入选,是入选数量最多的一个省份。
精品区里,古朴之气扑面而来。这里采用典雅的红木仿古装饰。内设展架,用于展示福建参与历届世博会的展品以及各种珍贵藏品、文物等。一幅大型漆画作品,展现着福州三坊七巷文化古街的风貌。展区中间摆放红木桌椅、沙发,给人以宾至如归的温馨感受。
至灵至性的“镇馆之宝”
福建馆内最大的“明星”当属四大“镇馆之宝”。它们面前,永远是排队合影的游人。“我也想沾点它们的灵性哩。”一位游人这样对记者说。
四大“镇馆之宝”各显神通,创下各自领域的记录。汉白玉妈祖雕像是目前大陆最大的妈祖像,《春声赋》是世界最大的寿山石雕,《和鼎》是世界第一尊纯手工制作的大型孤品瓷鼎,“牡丹大花瓶”是国内已知的最大脱胎漆器对瓶。
矗立在实景区正中央的妈祖雕像,高3.23米,形象与妈祖故里莆田市湄洲岛妈祖公园里的妈祖石雕站像相似。纯白的质地、优美的线条,令人对它的巧夺天工赞叹不已。
“中国白”是瓷都德化的传世瑰宝。大型孤品瓷鼎《和鼎》,高129厘米,直径72厘米,采用中国白瓷泥烧制技艺,由福建德化瓷雕工艺师和近30名陶瓷艺人、科技人员历经两年多的努力成功烧制。“不知失败多少次才制成今日这般精细的模样。”福建馆解说员这样对记者说。它既是首樽德化陶瓷巨鼎,也是见证2008北京奥运、2010上海世博成功召开的“元老级”艺术品。如果游客凑近仔细看,可以在古韵盈然的鼎身上发现俏皮可爱的小海宝挂饰,真可谓是大师们别具匠心的倾情之作。
第三件镇馆之宝是从福州运来的一对朱红雕填镶嵌牡丹大花瓶,每个直径1.5米、高3.6米,采用濒临失传的雕填工艺仿宋代缠枝牡丹图案。福州脱胎漆器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三宝”,此前它曾八次参加世博会,八次获奖,是福建省在历届世博会上获奖最多的传统工艺美术品。在历届世博会上,福州脱胎漆器一直被官方作为指定的征集展品。
寿山石作为福州名片,当然不会缺席上海世博会。世界最大的寿山石雕作品《春声赋》加上底座高达2米,宽0.78米,重约600公斤,是目前寿山石雕中最大、最重的作品,仅投保价就达1.3亿元。作品描绘一轮红日下一凤一凰与56只小鸟环绕在不老松身边,形成众鸟朝凤的欢乐图景,寓意中国56个民族团结和睦与新中国繁荣富强。这也是寿山石首次参展世博会。
与世博的百年情缘
追溯福建与世博会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其历史跨越了世博会百年的发展。历史上,福建的特色产品一直是世博会上的亮点,福州漆器、八宝印泥、坦洋工夫茶、闽北水仙茶、福建茉莉花茶、榕绣、德化瓷器、永定烟丝、福建肉绒等产品,都曾在世博会上获奖。
1851年,英国伦敦首届世界博览会展出的中国蜜饯和雨伞,就是福建的产品。福建漆器被誉为“东方珍品”,曾在百年前就持续参加世博会,屡获大奖,形成世界范围的持续影响力。而沈绍安(1767-1835)无疑是这段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沈绍安是福州脱胎漆器的首创者与代表人物,被誉为福州脱胎漆器的鼻祖,沈家的作品在多届世博会中获奖。据介绍,福建漆器在1867年就已较大规模地登上法国巴黎世博会的舞台,此后被官方作为指定的征集产品,先后在1889年起的世博会上获得金奖、优秀奖等,是中国在历届世博会上获奖最多的传统工艺美术产品。
百余年来,福建茶就与世博结缘,并深受好评。1867年的法国巴黎世博会,闽茶无疑成为备受注目的亮点。在这届世博会上,人们不仅仅能够品尝到芳香可口的闽茶,更看到由三位福建少女所表演的高超的中国茶艺。
福建在世博会上远不限于产品的展示。中国参博之初,重展示而轻交流,是福建人改变了这一现象。在中国与世博的交往中,福建的陈季同是在世博会上推介中国文化的第一人。在1889年巴黎世博会上,为破除欧洲对中国的传统偏见和误解,陈季同专门作了《中国的社会组织》的演讲,备受国外人士称赞。
20世纪,福建曾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代表多次参博。1926年费城世博会,建校仅5年的我国第一所华侨办学的高校——厦门大学,就代表我国高等教育参加并获甲等奖。此外,闽人侯德榜的“红三角”牌纯碱为中国赢得了金奖,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关注海洋发展,中国馆多次以“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据点——泉州为主线进行展示,介绍郑和率领船队7次远涉重洋扩大国际影响的历史,展示先进的造船技术及各种交流贸易。
百年世博,见证了福建参博的悠远历程。今天的黄浦江畔,活力海西再次在全世界面前精彩亮相。(本报记者 高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