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宣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九部门制定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即将出台。这是《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配套文件,20多条优惠措施,有望破解众多文化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使文化产业振兴迈出实质性步伐。
文化企业“新芽盼阳光”
“我们很期待金融扶持政策,我们投入的3000万元快要弹尽粮绝了,现在我们的动漫片《金鹿游中华》也即将在电视台播出,亟需宣传推广经费和后续制作费用。”湖南金鹿公司总经理肖薇说出了文化企业对资金的渴求。
肖薇回忆,过去三年,每次公司碰到资金问题时,董事长就会“消失”几天,瞒着夫人回家乡卖一块以前从事房地产所攒下的土地,这样缓解资金困境。可终于有一天,董事长夫人发现积存的土地已所剩无几。为了那个最初进入文化产业的愿望,为了前期的投入不会付之东流,公司还得再坚持下去,他们坚信自己的动漫产品会播出,投入后会有收获,度过寒冬后会春暖花开——他们渴盼金融支持。
“95%以上的文化企业是中小企业,这其中大多是一些文化人自己‘攒’起来的公司,他们懂文化和艺术但很少懂金融,”卓越投资公司总经理陈雷分析说,“文化产业又是有周期的,从前期创作到后期产出需要一段时间。”因此,文化企业不可避免地都会碰到资金难题。但很多文化人压根就不知道还可以去向银行申请支持,都选择“自己扛”:有的砸锅卖铁,有的拆东墙补西墙,有的向朋友和家人伸出援手……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董裕平道出了文化企业“融资难”的原因:首先,文化企业普遍规模不大、财务状况不透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很难向金融机构提供证明其信用水平的信息;其次,文化产业无形资产比重大,无足够的有形资产抵押物,不符合银行现行贷款条件,也很难获得担保公司担保;第三,我国文化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市场不成熟、需求不稳定、产业链尚未形成的风险,很难获得银行贷款。
除了中小企业,就是优质、有品牌、有一定业绩的文化产业大公司也很难达到银行的贷款评级要求。俏佳人传媒集团,年均推出6000余小时影视作品,光碟年销售量达1000多万张,是国内文化产业的“第一集团军”,在“走出去”收购美国一家电视台的过程中,曾苦于“万事俱备而只欠资金”——1000万美元资金缺口,只好向银行求援,可就是“俏佳人”这样的优质文化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也很难达到银行的评级要求,只能对着大好收购时机望“钱”兴叹。
大大小小的文化企业都需要得到资金的补充滋养,“大”的是为了做强、做优,“小”的是为了解决生存和持续发展问题。资金是阳光雨露,使文化企业能借助外界的营养,激活内在的基因,茁壮成长;资金是血液,可以使文化企业保持运转,广纳贤才,汇集创意,创新发展……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喻文益教授总结说:“资金问题是广大文化企业最迫切、最现实的困难,打通文化企业的融资通道,将缓解文化企业的融资瓶颈,极大地释放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
给点阳光就灿烂
怎样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怎样为文化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去年7月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后,文化部就在探索文化与金融合作的新模式,主动与金融部门沟通,打通文化对接金融的“绿色通道”。
据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投融资指导处处长许蓉介绍,文化部分别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订了《关于扶持培育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合作协议》,与中国银行签订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文化和金融的正式联姻。近日,文化部又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对广大文化企业来说更是个利好消息。
为推动文化产业和金融的对接,文化部身先士卒,去年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了三批文化产业申贷项目,经过严格筛选和评审,从中选取发展潜力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项目57个,涉及金额98亿,分别推荐给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银行。最终获得推荐的项目集中在北京、四川、上海、浙江、广东、湖北、湖南等省市。
渴求资金、期盼“走出去”的俏佳人传媒集团,成为文化与金融“联姻”的首批受益者。采取股权质押、“俏佳人”商标专用权质押和房产抵押等解决方案,该企业成功获得中国进出口银行的1225万美元贷款,踏上了走向美国之路,如愿收购美国国际视听传播有限公司,并将在三年覆盖美国20余个人口最为密集的城市,成为美国电视观众了解当代中国的快捷窗口。
突飞猛进发展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已成功获得2000万元银行贷款,但作为哈尔滨的名片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并不满足于冬季经营的局限,而要大胆挖掘一年四季的冰雪市场,在演艺、餐饮、旅游多方面出击,将综合开发周边2.5万平方米用地,建成冰雪啤酒屋、冰上杂技和冰上舞台,打造冰雪休闲中心。下一步所需的亿元资金,也将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四季冰雪的蓝图正在成为现实。
此外,上海时空之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舞台剧《呼唤》、《梦幻西湖》获得了中国银行的2000万元授信;陕西华清池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的实景舞台剧《长恨歌》得到了中国银行3000万元贷款……
有了资金的支持,文化产业开始出现“给点阳光就灿烂”效应。正如文化部部长蔡武所指出的,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文化产业反周期发展的特性,立足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借助金融机构投融资优势,解决文化产业和文化项目融资瓶颈,着力培育打造一批实力雄厚的文化企业和具有较强竞争力、影响力的文化项目的重要措施,已成为“落实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坚持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原则和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
金融对接文化潜力无限
“根据文化产业的不同领域,我们把各支行也分成不同的专业支行,公主坟支行侧重于网络游戏的业务,三元桥支行主攻影视业务,中关村支行将关注网络视频业务,石景山支行重视创意设计业务等等。”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小企业信贷部总经理张鑫详细介绍了交通银行对文化产业融资的具体规划。率先进入文化产业的交通银行,马不停蹄,又为文化产业融资做新的体制创新。“专业支行从事固定的细分工作,能深入了解行业和客户的情况,差异化识别和控制不同行业的风险,找出文化产业不同行业的不同规律,有利于对文化产业客户的服务更专业、更精细、更有针对性。”
文化产业方兴未艾,成为银行业务的新亮点,各大银行对文化产业也从“忽视”到“重视”,纷纷进军文化产业领域。银行业内人士坦言,受金融危机的波及,银行对制造业的投资会更慎重,在业务萎缩、利润下滑的同时,逼迫银行去转型,寻找着新的增长点。银行业务要从传统制造的工业向第三产业服务业转型,要从重资产门类向轻资行业转型,创意性强、高增长、融合性强、能持续增长的文化产业,将给金融机构带来新的盈利空间和市场机会,也给金融机构和文化产业带来更多互利共生的机遇。
“金融机构带给文化创意产业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观念,是诚信的观念、管理的观念、经营的观念、版权的观念、品牌的观念。”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齐勇锋教授认为,以前大多数文化企业是“作坊式”经营,都是一笔“糊涂账”,而有了金融机构的介入,就要按金融部门的要求去规范管理,认真做好财务报表。只有规范了,文化企业才能走得更远、做得更强。
“金融与文化的对接只是一个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北京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皇甫晓涛教授如是说,“最关键的是无形资产的评估问题,交通银行创造的版权担保贷款是一个突破。”文化产业的版权评估体系是个大的系统,包含版权交易平台的搭建、版权评估机构的资质管理、评估人员的资格和培训,以及评估的技术、方法和理论,都需要从长计议、从头做起。
“金融与文化产业的融合,需要政府和政策的引导,营造好融资环境,但最终还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形成良性机制。”皇甫晓涛说,文化企业也要抓住机遇规范自身的经营管理,在健康成长中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