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3月20日 星期六

    山东东营:乘势而上创优绩

    示范带动的辐射效应

    《 光明日报 》( 2010年03月20日   01 版)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人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黄河三角洲。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核心区,山东东营市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科学发展的成功模式

        上世纪60年代,胜利油田在东营市开发建设。然而,曾经的油田、地方高度分离的管理体制,严重制约了双方的共兴共荣。

        全面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东营市决策者急于找到答案的重大课题。如今,一座现代化的花园式城市已悄然崛起在渤海湾畔。

        这源于东营市委、市政府做出的一项重要抉择:坚持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近年来,市里规划建设了承载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主体产业区,即临港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高端产业区;实施了以“三网”绿化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实施了以提升城市生态文化功能为目标的“黄河水城”建设工程。目前,四大主体产业区、“三网”绿化、黄河水城等,已经成为全市高效生态经济的重要元素。

        在生态旅游区采访,记者感受最深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这里有我国暖温带面积最大、保护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里是被称为矿区的胜利油田主产区。

        在高端产业区采访,记者了解到方圆铜业公司的这样一组数据:铜的回收率达到97.98%、其他贵金属的回收率达到97%以上,水资源闭路循环,实现了废渣、废水的零排放。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方圆铜业是年产值过百亿元的大型企业,倘若环保不过关,在这里依然不能立足。市环保部门负责同志的一句话,对此作出了注解:自去年以来,因达不到准入条件而被拒之门外的“两高一资”项目多达40余个。

        坚持生态文明发展方向,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不仅没有减缓东营市发展速度,而且使得东营市经济社会事业真正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去年1-9月份,东营市GDP仍然保持了11.2%的增长,全市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储蓄、人均消费水平,以及城市、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等均居全省前列。

        东营市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探索尽管刚刚起步,却已昭示出美好的前景。市委书记张秋波告诉记者:我们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

        示范带动的辐射效应

        山东省委、省政府对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高度重视,专门出台了《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34条政策措施》,并明确要求,以东营为中心,依托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培育环渤海经济圈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城镇发展区,加快中心城市崛起。省委书记姜异康对东营市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寄予殷切期望:“高效生态经济问题,体现了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条新路子,要有攻坚克难的思想准备和改革创新的精神。”

        黄河三角洲成陆时间短,土地盐碱,植被稀疏,生态极其脆弱。东营市把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切入点,放在加强生态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上,创造性地探索形成了“三网”绿化模式。曾经的不毛之地,现在是草木葱茏,绿色漫野。

        如今在东营市,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已经成为黄河三角洲开发的重要内容。

        把企业集约化经营的理念嫁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当中,是东营市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大胆创新。依据区域总体功能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发展潜力,在东营港——广利港之间1200多平方公里的临海区域,集中规划建设临港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高端产业区,构筑起了“四区”主体产业格局,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蓝色经济板块。

        232平方公里的临港产业区,实行港区联动,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和盐化工、现代物流。246平方公里的生态旅游区,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428平方公里的生态高效农业区,建设了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高效畜牧区。210平方公里的高端产业区,重点发展了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石油装备、新材料、有色金属等六大高端产业。

        按照高效生态的定位,东营市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强化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大米、黄河口海参、黄河口文蛤等一大批名牌产品,构建起了绿色经济板块。

        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东营市担当起了排头兵的角色。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对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去年3月26日—27日,国家25个部委组成联合调研组,受命到东营市调研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情况。期间,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讲了这样一段话:在整个黄河三角洲未来发展中,东营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处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地带,也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领头羊,应发挥带头作用,为我国资源环境相似地区的发展提供示范和借鉴,将其经验辐射更广领域。

        初露端倪的投资热土

        在我国三大三角洲中,黄河三角洲资源最为丰富,极具发展潜力。东营市同时具备土地、淡水、石油天然气和海洋四大资源优势。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东营市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东营市决策者未雨绸缪,在积极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进入国家决策的同时,争取主动,抢占先机,着力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努力搭建大开发、大发展的平台,以期形成人才、技术、项目涌入的“洼地效应”。

        经济要发展,基础设施要先行。东营市实施了“三路两港一场”建设工程,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日臻完善。荣乌高速东营段去年9月份建成通车,黄大铁路去年开工建设,德龙烟铁路年内开工建设,东营港扩建已竣工通航、二期工程即将开工,广利港已被批准为国家一类渔港,将逐步建成集商港、旅游港和渔港于一体的综合性港口,飞机场改造升级进展顺利,不久将由4C级升为4D级。日照东营至天津滨海新区环渤海高等级公路、东营至滨州高速公路、东营港疏港铁路建设也正在积极推进。

        在软环境建设上,东营市也颇下了一番功夫。连续三年开展了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不断深化干部群众对发展高效生态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勇于改革创新,奋力攻坚克难”大讨论活动,提升新境界、培养新能力、提高新水平,着力破解影响制约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连续开展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服务水平。

        与此同时,市里先后赴北京、杭州、深圳、香港、上海等地,举办一系列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投资说明会,推介投资政策、洽谈合作事宜、开展招商引资。今年以来,一大批新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年内固定资产投资将突破1000亿元。

        许多中外客商敏锐地认识到,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进入国家决策,在新一轮区域经济发展中,东营市必将成为颇具活力的投资热点。西班牙ELEA集团、比利时苏威集团、香港文化传信集团、中国商飞公司等一批批企业负责人纷纷到东营考察,洽谈投资事项。中海油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东营是涨势迅猛的“绩优股”,来这里投资,绝对是明智的选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