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3月07日 星期日

    光明时评 ●主持人 张俊卿 周 龙

    引导优秀医务工作者扎根基层

    齐 芳

    作者: 《光明日报》( 2010年03月07日 05版)

        医改方案的出台、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选定……过去一年,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迈出关键性的几步。虽然在具体措施上仍有质疑,但成绩不容抹杀: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科学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的1277亿元,见到了成效,收获了满意。

        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区发展不均衡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建立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并非易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列为2010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提出“开展社区首诊试点,推动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功能区分合理、协作配合、互相转诊的服务体系。”,可以说,这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顽疾的一条有效途径。然而,要想实现社区首诊制,除了制度上的保障,更要想方设法引导更多优秀医务工作者扎根基层。

        个别知名大医院门前患者彻夜排队、一号难求,而许多基层医疗机构却面临门可罗雀的尴尬,大医院医生不断抱怨:那些追求大医院的患者很多其实并非得了什么疑难杂症,在当地医院完全可以诊治。大医院的人满为患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冷清,说到底源于患者对基层医务工作者医疗水平的不信任。虽然卫生部一再建议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并表示“基层医疗机构有困难时,一定会在第一时间转接到最适宜的医疗机构”。然而,对个人来说,得病就是大事,但凡经济条件允许,总是要寻求更优质的医疗资源。可见,在高端医务人员过度集中于发达城市和大医院的现状下,积极引导更多优秀医务工作者扎根基层显得非常必要。

        而引导优秀医务工作者扎根基层,首先要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工资待遇。虽说“医者父母心”,但在社会化大分工高度发达的今天,医生护士也是一项职业,也要追求职业应得报酬。如果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工资、福利差距过大,医务工作者怎能安心于基层。其次要引导医务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解决疑难杂症的固然是名医,能把伤口包扎好的也是好大夫。评价医务工作者最重要的指标,不在于是否攀上技术的最高峰,而是为多少患者解除痛苦。在引导优秀医务工作者扎根基层的同时,还应该建立名医基层轮诊制度,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分流患者,也有利于社区首诊习惯的养成。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把这个世界性难题解决好。”前途或许崎岖,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按照科学的改革思路,从每一项具体政策入手,不断修正和完善以民生为本的医药卫生体系,我们就一定能建立起人人可得健康与幸福的医药卫生体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