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3月07日 星期日

    蝶变

    ——沪苏皖鲁豫文化体制改革综述

    作者: 《光明日报》( 2010年03月07日 08版)

        去年8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在南京召开,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标志着文化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推开、快速推进的新阶段。如今,半年已过,各地文化体制改革的进展成效如何?在最近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各地文化体制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其中,上海、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地改革更是亮点纷呈、成效明显。

           上海:率先完成出版发行体制改革任务 

        2005年,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在全国出版集团中率先转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借壳上市成为中国出版发行第一股;2007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成为全国大学出版社转企改制首批试点单位。截至2009年底,上海市属36家图书出版社和21家音像电子出版社全部完成转企改制,居全国之先。转制后的出版单位实现脱胎换骨,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在不久前落幕的2010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上海出版界共实现订货码洋1.26亿元,同比增长10%,赢得2010年开门红。

           江苏:做大做强国有骨干文化企业

        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江苏省把转企改制与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结合起来,积极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资源整合,形成了一批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成为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和领军力量。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公司不仅整合了省内发行网络,而且跨省控股兼并海南发行集团公司,2009年总资产与总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80亿和120亿,成为全国第一家资产、销售双超百亿的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演艺集团转企改制以来,实现了收入、效益、资本三个“翻番”,2009年经营收入由原来的760万增至1.1亿,比改革前增长了13倍;江苏省广电网络公司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广电网络互联互通、全程全网,用户规模名列中国第一、世界第三;新华报业集团发挥新闻信息优势,与网络运营商合作,成功创办全国省级党报集团最大的手机报;2009年江苏创作投资生产电影14部,制作完成电视剧23部742集,生产并发行原创电视动画片69部40314分钟,居全国之首。

          安徽:全力打造文化产业“皖军”

        近年来,安徽省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破解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障碍和难题,实现了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在去年10月举行的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安徽出版集团携近300种外向型图书和光盘高调亮相,掀起了一个版权输出的“安徽旋风”;今年1月,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全国新华书店系统第一家在境内整体上市的企业,加上此前已在A股上市的安徽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内已有两家上市文化企业;作为第四代主题公园,安徽芜湖方特欢乐世界开园两年来,游客超过360万人次,门票收入4.5亿元;2005年以来,安徽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4年增幅保持30%以上,远远高于同期全省GDP增长速度。

          山东:探索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山东模式”

        山东省在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同时,以副省级城市及以下城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2009年,山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的意见》,提出了“组建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局”的综合执法改革模式,即:整合地市和区县有关文化市场执法力量,成立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局,同时合并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建立统一的文化行政主体。目前,全省17个市均按照这一模式完成文化市场综合改革任务,组建了新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从根本上解决了职能交叉、多头执法和管理缺位等问题,大大提高了文化市场执法效率和依法行政能力。

          河南:统筹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河南省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动力,统筹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与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改革,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呈现比翼齐飞的良好局面。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全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提前实现村村通目标,正在向户户通迈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提前实现每个行政村一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的目标,农村数字电影覆盖率达到100%;全省80余座博物馆、纪念馆实现向社会免费开放,每年接待观众1000多万人次,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全省214家文化事业单位通过转企改制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涌现出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河南有线电视网络集团等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国有文化企业,打造了一批以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杂技情景剧《水秀》、动漫《小樱桃》等为代表的文化精品,2008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570亿元,同比增长15%,高于同期GDP增速3.4个百分点。

        我国文化要想化蛹为蝶、实现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决冲破旧体制这只厚“茧”的束缚。上述五省市文化体制改革的亮点,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进展成效作了有力的注脚。透过这一切,我们仿佛看到历经文化体制的深层改革,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正如同一只破茧而出的蝴蝶展翅飞翔,越飞越高……

        (本报记者郑晋鸣(执笔)余传诗 李陈续 赵秋丽 刘先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