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2月08日 星期一

    “孔子彩票”逾越了文化传播底线

    陈方

    作者: 《光明日报》( 2010年02月08日 02版)

        近日,全国首款以孔子以及《论语》为主题的福利彩票,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首发。这套名为“中华名人———孔子”的彩票,票面选取了三幅作于明清时期的孔子画像,每张彩票面值10元,中奖率36.67%。孔子彩票一经面世,随即在社会上引发热议。

        尽管山东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一再强调,孔子彩票获得财政部批准,其玩法具有开创性,是将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的名言警句用作奖符,对应不同级别的奖金。在彩民刮奖的同时,还可以学习到《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可惜,这样的美好设想并未赢得公众的认可,质疑的声势还是一浪高过一浪,不少人认为这是借文化之名行敛财之举。新浪网同期开展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62%的人不认同“孔子彩票”。在众多受访者眼里,发行“孔子彩票”与弘扬儒家学说和孔子思想没有任何关联。

        从福利彩票的本质上看,它在满足彩民博彩心理的同时,更要注重引导彩民关爱社会困难群体。可惜,在现实生活中,福利彩票之于广大民众而言,博彩的乐趣可能才是第一位的。正如有质疑者所指出的“彩票无论挂上何种宏大意义,终究归属是通过利用民众的博彩心理、将社会资源重新分配的经济活动。”既然是一种经济活动,那么孔子彩票普及文化和盈利之间就存在着明显的距离。

        儒家文化确实倡导“仁者爱人”“修己以安百姓”“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等仁爱精神,表面上看,孔子彩票能够作为载体,通过一些名言警句的奖符来传播儒家思想,弘扬传统文化。但事实上发行方也清楚,购买彩票的普通群众对儒家文化并不是很了解,通过这些奖符让他们学习孔子思想,也有点缘木求鱼。

        现实中,购买这种彩票的人会去体会“礼之用,和为贵”的精神含义么?恐怕更关注的是这句话代表的奖符到底是几等奖。所以,与其说孔子彩票是在传播经典文化,倒不如说这是借用文化主题的影响力来扩大福彩公益金的募集能力。后者所产生的客观效果要远远高于前者,这一点已经被事实证明了:孔子彩票发行一个星期以来,销售额已经超过200万元,表现好于其他同类别的即开型彩票。

        借文化之名,行经济之实,已成为当今社会一大现象。搭台唱戏者总会拿出各种各样堂而皇之的理由,当公众戳破其华丽的文化外衣而看到事实本质时,他们却仍然表现出一副无比委屈的模样。

        现在看来,有关方面在试图通过彩票向公众传播孔子思想之前,自己还是应该好好体味一下儒家经典的本真。虽然孔子也主张言传身教、有教无类,可他绝对不会同意“寓教于彩”“寓教于赌”,孔子彩票大大歪曲了儒家文化的本意,逾越了儒家学说以及文化传播的底线。所以,还是早些打住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