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2月08日 星期一

    有话想说

    “慢生活”:平凡而从容地活着

    王大庆

    作者: 《光明日报》( 2010年02月08日 11版)

        “慢生活”这个词近来在媒体上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了,有关的图书也已经出了若干本。 

        “慢生活”一说据说源于上世纪80年代意大利出现的“慢食运动”。提倡“慢食”不仅仅是因为“细嚼慢咽”有利消化,更因为只有慢下来才能用心体会生活、关注精神世界。“慢生活”被很多人认为“是现代社会最应提倡的新健康生 

        活模式”,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健康方面的促进项目之一。在一本关于“慢生活”的书里,作者倡导了“九慢”:慢吃、慢睡眠、慢工作、慢运动、慢读书、慢休闲、慢音乐、慢社交、慢情爱,以达到“节奏慢下来”、“效率提上去”、“心态平下来”、“健康升上去”的目的。作者提出的“口号”是:“工作再忙心不乱,生活再苦心不累”。总结起来,关键还在心态,简单说就是两个字:从容。 

        但世上的事大都是知易行难,真的让心态从容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几年前有关方面曾经发布过一个关于“幸福感”的调查,结论是农村居民幸福感强于城镇居民。虽然这一调查结论引起了不少争议,但它至少说明了一个事实:幸福与否并不取决于金钱的多少,幸福更是一种自我感觉的东西。以我对农村生活的有限了解,农民之所以比城里人更觉得幸福,有以下两点很重要: 

        一,物质欲望不高。中国漫长的历史上,大多数农民都在为衣食发愁。这让他们特别容易满足。当然,会有人批评这是一种低水平的满足。然而,我们的很多欲望总是与自己真正的需求毫无关系。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一书中的这句话从另一方面给了我们提醒,不知餍足的物欲才是生活“慢”不下来、心态难以从容的真正原因。 

        二,人际关系亲密。对于住在村里的农民来说,从村东到村西,不是朋友就是亲戚。这与城市的情形有着巨大反差,以《瓦尔登湖》一书闻名的美国人亨利?大卫?梭罗有句名言:“城市是一个几百万人一起孤独地生活的地方。”被亲情友情包围着的人无疑是幸福的,而城市中人际关系的陌生疏离正在成为精神压抑、孤独抑郁的源头。 

        简单的物欲、亲密的人际让农民们虽然活得平凡,却经常能够保持从容。 

        中国在30年中走过了别的国家数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这是不是也意味着我们也承受着数百年被压缩了的焦虑?若果真如此,“慢生活”对于今天的中国人就更有了特别的意义。 

        最后,请允许我再引用亨利?大卫?梭罗的一句话:“如果我们发现自己难以抵御今天这个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的引诱,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Simplify ,sim plify ,simplify(简朴,简朴,简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