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 诚
“部队需要一天,就要在部队干好一天。”
一个新时代的精兵,必定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好兵。
1981年出生于江西赣南老区崇义县的何祥美,有着深厚的英雄情结。当年,红军著名将领王尔琢就牺牲在离他家只有400米的后山上,何祥美从小就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和熏陶,对军营充满向往。18岁那年,他报名参军,圆了自己的从军梦。到部队后,何祥美刻苦训练,练就了一身本领,成为一名“三栖精兵”、“枪王”――陆地,狙击步枪射击,200米目标,指哪打哪。海上,10公里武装泅渡只需2个半小时。
空中,从上千米高空伞降,能准确降落在直径5米的着陆圈内。
绝技在身,有人瞄上了何祥美。一次,一名民营企业家找到何祥美,允诺每月8000元薪金,再给一套三室两厅的住房,让何祥美负责他的安全。当时,8000元是何祥美月工资的三四倍;三室两厅的住房,更是他和家人的念想,但何祥美毫不犹豫地谢绝了邀请。何祥美说:“自己的一身功夫是部队培养的,不是个人前途的‘敲门砖’,部队需要一天,就要在部队干好一天。”
在部队掀起的学习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热潮中,何祥美懂得了当兵为什么、扛枪为什么,坚定了扎根军营的决心。他在日记里写下这样一段话:“党的创新理论是一个人成长进步的指路明灯,要想充实丰富思想,就必须多学创新理论,不断拓宽视野。”
2001年冬天,何祥美面临军旅生涯的第一次抉择。两年的服役期已满,多病的母亲打来电话,催促他退伍回家。部队从队伍建设的大局出发,挽留何祥美。何祥美爱自己的母亲,但他更懂得没有国就没有家的道理。何祥美说服母亲,留了下来。
为守卫好祖国这个大“家”,何祥美把自己在练兵实践中摸索出一些“独门绝技”,毫无保留地与战友们分享。对此,有人说:“你再不留一手,‘枪王’就要让位了!”但何祥美却回答说:“打枪想多了会跑靶,得失想多了会走神。”
2008年12月,何祥美回老家探亲,一位同学看到他身上有多处伤疤,不解地问:“现在又不打仗,你这么玩命干什么?”何祥美回答说:“国家面临着多种安全威胁,当兵的不能决定什么时候打仗,但什么时候都要准备打仗、打胜仗。”
责 任
“当兵就当能打得赢的兵!”何祥美总是在关键的时候站出来。
2006年,何祥美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安保任务。一到上海,他就提出验枪,按理说这不是一名战士考虑的问题,而且,当时上海警方已明令禁止一切非任务性实弹射击。但何祥美十分较真,他说,上海地区的海拔、温湿度和磁场与部队驻地有差异,加上途中颠簸,很可能会影响射击精度。验枪结果:6支狙击步枪弹着点全部偏低,百米射击距离的最大误差竟达10厘米。上海警方夸赞说:“这个兵真行!”
何祥美所在部队是未来战争中的钢铁“拳头”。组建以来,这支部队7次被军区、集团军评为“先进旅团”。受这样一支部队的熏陶,何祥美发出誓言:“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练就常人难以练就的胆识,战胜常人难以战胜的困难,取得常人难以取得的成功。”“当兵就当能打得赢的兵!”当上狙击手时,何祥美就在日记本上写下这句激励自我的话。
从第一次狙击训练起,何祥美就跟自己叫上了“板”:练体能,每天提前一小时起床,穿沙背心跑步;练据枪,每天总是第一个拿枪,最后一个放枪。按要求,一个动作练20遍,他就要练上40遍。草丛、石堆、泥潭,到处都能见到何祥美训练的身影;烈日、狂风、暴雨,更被何祥美视为苦练硬功夫的最佳时机。
“战场上,狙击手扣扳机的机会只有一次。若不能一枪毙敌,牺牲的就是自己。”何祥美深谙这个道理。为了保证据枪的稳定性,他把圆石子、弹壳放在枪管上,两个小时不能掉,掉一次自觉加练10分钟。为了提高识别目标的能力,他进行盯手表秒针训练,做到5分钟不眨眼,迎风迎光迎沙不流泪。为了提高场景记忆能力,他经常身处陌生环境,判断现场景物,1分钟内判定风向、风速,目测距离和高低角,“枪王”名至实归。
何祥美不仅是一名“三栖精兵”,还是一名出色的“兵教头”。2003年初,个头瘦小的新兵张力支分到何祥美班里,军事、体能训练都垫底,心理压力很大。何祥美一边开导张力支不要放弃,一边为他量身定做训练计划,并带着他练。一天下午,何祥美带着张力支加练500米意志障碍,跑了2趟后,张力支就坐在地上不想起来了。何祥美见状,严肃地批评说:“一个人没有毅力、吃不了苦,是干不成事情的。今天计划跑4圈,完不成我们都别回去。”说完,他拉起张力支向障碍冲去。当张力支艰难到达终点时,何祥美一把扶起他,高兴地说:“好样的,你终于战胜了自己!”在何祥美的严格要求和精心帮带下,张力支军事素质提高很快,当年底被评为训练标兵。任班长6年来,何祥美带出30多名优秀士兵、40多名训练尖子。
进 取
“具有创新能力的战士能够走得更远。”
何祥美是一名武艺精湛的钢铁战士,也是一名学习型、创新型战士。
2006年8月,何祥美参加400米胸环靶射击,发现在风速、气温等条件相似的情况下,逆光射击时弹着点很难把握,甚至还会脱靶。他反复查找原因,翻阅了大量射击学书籍和杂志,琢磨了两个星期,最终发现根源出在瞄准镜的安装上,于是他发明了一个简易遮光罩,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何祥美常说:“具有丰富知识的战士能够看得更远,具有创新能力的战士能够走得更远。”刚到部队时,何祥美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为了弥补知识的短板,他见缝插针看书学习,所有的节假日都有效利用起来,经过3年艰苦努力,他通过全军法律专业自学考试的全部15门课程,拿到大专文凭。
为了掌握信息化知识,何祥美从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入手,阅读了《计算机基本知识》《电脑爱好者》《计算机维护与保养》等书籍。学习中时常遇到难题,但何祥美不气馁、不退却,一遍看不懂,就看两遍;实在看不懂,就向懂行的战友请教。如今的何祥美,成了连队的“电脑通”、“网络通”,对连队信息化装备的结构、性能、参数和技术指标了如指掌。
作为一名狙击手,何祥美不仅懂得如何射击,还深入学习和掌握射击原理。凭着一股韧劲,他啃下《射击学》《终极狙击手》等专业书籍;常年阅读《轻兵器》《兵器知识》等杂志。每次训练回来,何祥美都要把自己的训练数据、经验教训、体会感悟记下来,一个星期分析一下,一个阶段小结一次,10年来,他共写下12本9万多字训练笔记,记录射击数据850组,绘制训练图表60多张。结合实践经验,何祥美和战友们一起探索编写了全军首部《狙击手培训教材》。
近年来,何祥美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在训练中发现什么问题,就致力于攻克什么问题,拿出了一批革新成果。在反恐演练中,何祥美发现狙击步枪在汽车底盘下、阳台缝隙等扁平空间,瞄准镜无法正常使用。他想,将枪面偏转90度射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枪面偏转后据枪难度加大,弹道发生了变化;面对这个全新课题,何祥美在50米、100米、150米等不同距离,反复进行实弹试验,一点一点地摸索弹着点变化规律,总结出“枪面偏转射击法”。运用这一成果,战友们在扁平空间对200米内的目标进行射击,都能准确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