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清华科技园不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15年前,清华科技园在清华大学“服务社会”的理念指引下从零起步,不断探索实践。经过对科技创新与创业环境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以及对创新型科技企业增值服务体系的构建和运营,15年后,清华科技园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论体系、运行模式和园区文化,在推动区域自主创新、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创业企业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创新需要一种环境:整合优势资源,促进区域创新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创新创业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困境;此外,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也阻碍着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如何有效利用区域拥有的各种资源,为创新创业企业营建创新环境,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是清华科技园未来发展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新近成立的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的成立初衷和重大课题。
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是由清华大学联合科技部政策法规司、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海淀区人民政府等共同发起成立,由清华科技园的建设运营者启迪股份负责日常运营的高端创新研究机构。其特色与优势在于创新要素和资源的整合能力,它的成立标志着清华科技园将在创新理论研究上更上一层楼,将致力于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出力献策。
在15年的发展过程中,清华科技园率先提出基于孵化器理念的“要素理论”,积极推进“四聚”(“聚集?聚合?聚焦?聚变”)资源整合模式。在企业、大学、政府、中介机构等创新要素在园区内汇集、相互作用,形成促进、引领创新的“创新场”后,清华科技园又将“四聚”模式进一步精炼成“政、产、学、研、金、介、贸、媒”八字方针,将资源整合能力提升到战略高度。
如今,优秀的资源整合能力形成了欣欣向荣的分园发展态势。通过开发建设、管理运营、服务输出三种模式,清华科技园在江西南昌、江苏昆山、辽宁沈阳等地建立了分园,吸引入园企业超千家,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近30个城市及地区的创新辐射网络。
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的成立和清华科技园分园网络的形成,使清华科技园促进区域创新的高度、精度、深度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作为在现有分园网络上的现实课题和实践结果,研究院将在更广泛的区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研究和实践推动,而清华科技园的辐射发展战略除了在促进区域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外,还将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力量。
创新需要一种精神:推进成果转化,全面服务社会
理论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着实践。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探索创新模式方面,清华科技园彰显出实践能力和执著精神。
在清华科技园“全面服务社会”的理念推动下,2008年,在启迪昆山科技园的引荐和运作下,以清华大学机械系颜永年教授为首的研发团队在昆山成立苏州昆仑先进制造技术装备有限公司,超大吨位模锻压机项目最终落户昆山。2009年11月,核电重型锻件新工艺产业化基地暨3万吨重型模锻压机厂房工程在昆山周市镇举行奠基仪式,标志着重型锻件新工艺在昆山迈开了产业化的第一步。而为推进以北大生物医学研究所梁子才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专家的研究成果,大力推动小核酸技术产业化项目,启迪昆山科技园又与昆山市、昆山工业技术研究院共建昆山小核酸产业基地,并将其打造为集“高校研究―中试生产―大规模产业化―市场营销”于一体的综合型园区。此外,清华科技园还致力于解决高校项目市场化运作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国有资产管理、各方利益协调等问题,将大批科研项目成功从高校转移到地方。
近期,受北京市海淀园管委会和海淀区科委等的委托,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承接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工作方案编制、海淀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等课题项目。课题以建设创新型海淀为核心,深入分析实际运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原因,为海淀区率先实现“产生和转化一批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培养和聚集一批优秀产业领军人才,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企业,打造一批国际知名品牌”的建设目标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模型构建,为中关村乃至北京市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服务全社会创新创业企业”执著精神的驱动下,“启迪在线”升级版上线运营了。“启迪在线”是清华科技园为提升行业的管理和服务效率,实现全行业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化、数字化、规范化,同时也为了突破地理空间的限制,将各种地面服务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企业延伸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充分挖掘多种创新资源,结合清华科技园的实践力,以强化清华科技园对区域创新、企业创新的服务力。“启迪在线”的网上服务将清华科技园的创新服务能力向全社会的科技企业延伸,极大地拓宽了服务社会的范围和广度。通过一年多的筹备,启迪在线目前已经完成信息服务平台(启迪在线)和科技园创新管理系统(TIMS)的开发建设,进入正式使用阶段。
创新需要一种文化:构建创新文化,实现持续发展
无论是科技成果转化,还是创新创业企业孵化,还是区域创新的推进,清华科技园深受清华大学文化的熏陶,积极践行着服务社会的使命和责任。从强强联手到资源整合,从理论高度到实践精度,从企业创新、区域创新到国家创新,清华科技园成为清华大学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国式创造的领跑者。
那么,如何实现百年基业,成就世界一流呢?
在清华科技园,既聚集了大批以池宇峰、童之磊、王志东等为代表的创新创业领军人物,也凝聚了像李开复的“创新工场”那样的创新企业,更吸引着像邓锋的“北极光”一样乐于帮助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创投企业。通过精心打造的“摇篮计划”、“钻石计划”、“领航计划”,清华科技园从不同角度、不同阶段为企业的创新成长提供辅导和支持――正是这种追求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造就了清华科技园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竞争活力,并将梦想与创造、实力与坚持、工作与生活演绎为园区丰富多彩的和谐智慧。
过去的15年,清华科技园把“搭建创新与创业的舞台、铺设机遇与成功的道路、架设科技与经济的桥梁”作为园区的使命,弘扬“心存感激、脚踏实地、眼望未来”的园区文化,建设了世界一流的大学科技园;未来,清华科技园将继续以“成为科技园领域的行业领导者和世界级巨人,成为推动区域创新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最佳选择”为奋斗目标,把清华科技园建设成更完美的成功服务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园区网络――因为创新是永无止境的,创新是中国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创新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出路所在。
(作者为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执行主任、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