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山东省威海市通过推行城乡、校际间的资源无差异化配置和优质教师共享,不断提高教育的公平化程度,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在这里,教育公平已经不是口号,城乡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条件难分伯仲,农村人想把孩子办到城里上学的现象基本消除。只要是学龄儿童,不管家庭状况如何,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威海市科学规划布局,将全市中小学由原来的1500多所调整为251所,农村平均每个镇只保留了1.8所小学、1.3所初中。在全面提高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的基础上,他们启动了“规范化学校建设和农村中小学‘食暖行’、教学仪器更新、信息化”等四大工程。为农村学校改校舍、安暖气、建食堂,使乡下娃上学彻底告别了“吃饭没餐厅、取暖靠煤炉、住宿大通铺”的校园生活;购置了630多辆学生班车,解决了农村孩子的上学交通问题;为所有的农村中小学安装了双向视频教学系统,建起了远程教学点。
师资力量的优化配置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威海市每年都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学校补充新教师。目前,新任小学教师全部达到专科学历,初中教师全部达到本科学历。他们还实施了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促进城乡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发展。全市每所城市学校普遍与两所农村学校共建一个学区,干部相互挂职交流,有力提高了农村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水平。
为让外来务工人员、贫困家庭等弱势群体的子女享受到公平教育,威海市健全了助学保障体系。市、县两级教育部门都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已占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学生总数的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