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临沂1月14日电 日前,山东省科技厅、农业厅邀请国内专家,对由山东农业大学和山东省果茶技术指导站共同研究创立的“果树最佳养分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进行了鉴定,认为这一课题在果树氮素营养特性、碳氮营养对果实风味品质影响、局部优化和根层调控施肥、下垂果枝营养特性和最佳养分管理技术等方面研究有创新,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介绍,“果树最佳养分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针对果园土壤质量下降、氮肥使用过量现象严重、肥料利用率低、果园表层土壤缺乏有效管理方法、果园缺乏有效灌溉技术、果园郁闭严重等突出问题,以解决养分利用率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竞争、果树生理病害加重、果园土壤质量退化等关键问题为目标,从苹果、冬枣、草莓和甜樱桃的养分需求、土壤养分供应、养分损失途径、沃土养根和技术物化等方面进行了最佳养分管理技术系统研究与应用。科研人员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大田条件下苹果、冬枣、甜樱桃和草莓对氮肥吸收、分配、利用和土壤中迁移特性,以及不同施肥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等,揭示了果树根系早期吸收的氮素优先在贮藏器官中积累,并随着生长中心转移而转移的规律;提出了氮肥分次施用和根层调控等新观点;确定了不同果树主要养分的适宜供应时期,细化了养分用量参数;制定了“以产定肥、总量控制、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树相进行调控”为主的技术规程。
据悉,三年来这项技术在山东、辽宁、河北、甘肃、陕西等省建立示范园11580亩。在山东增产果品37258万公斤,新增经济效益8.9亿元,培训基层技术骨干和果农2.5万人次,取得显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