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1月15日 星期五

    “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掀起全民环保热潮

    保护良好生态建设七彩云南

    ——访云南省长秦光荣李自良伍晓阳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作者: 《光明日报》( 2010年01月15日 06版)

        “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云南的良好生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云南的优美环境。”云南省长秦光荣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云南抓住千载难逢的宝贵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同时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云南特别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努力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掀起全民环保热潮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最重要的资源。”秦光荣自豪地介绍,从四季如春的省会昆明,到神秘梦幻的香格里拉,从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到风花雪月的古城大理,七彩云南处处鸟语花香,一片生机盎然。 

        有关资料显示,云南国土面积仅占全国4%,但却分布着全国一半以上的植物和接近一半的动物种类,成为举世瞩目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使云南成为旅游度假的天堂。 

        秦光荣介绍,历届云南省委和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多年以来,云南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近年来进一步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工程,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不断改善。 

        从2007年开始实施的“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在云岭高原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全民环保热潮。从人间圣境香格里拉,到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西双版纳,各种形式的环保行动纷纷开展,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深入人心。 

        秦光荣介绍,在推进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中,云南坚持生态保护与建设并重,预防和治理并举,重点实施了强化生态保护、加强环境治理、推进节能降耗、开展绿色创建、加强舆论宣传、严格环境执法监督等六项工作。 

        目前云南已建成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52个,保护区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7%以上;森林覆盖率超过50%,森林面积占全国十分之一;水质三类以上的湖泊和水库比例接近70%。在香格里拉,10余年来全面禁止“白色污染”,如今无论城镇还是农村都难觅塑料袋的踪影;在西双版纳,经过长期禁枪禁猎等保护措施,在我国濒临灭绝的亚洲象数量呈现恢复性增长…… 

        治理九大高原湖泊,滇池有望恢复一湖净水 

        云南拥有九大高原湖泊,其中三个最大的湖泊是滇池、洱海和抚仙湖。秦光荣介绍,多年以来,云南持续推进以滇池为重点的九大高原湖泊治理,目前抚仙湖和泸沽湖仍然保持一类水质;洱海水质从四类恢复为二类,创造了城市近郊湖泊治理的经验;滇池治理全面提速,水质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 

        滇池是昆明的“母亲湖”,水体遭到严重污染,成为我国“三湖三河”治理的难点。经过多年治理,滇池水质没有根本改善,但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秦光荣介绍,从2007年开始,云南省政府对滇池治理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滇池治理六大工程。即环湖截污和环湖公路、环湖生态建设、入湖河道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滇池底泥疏浚、外流域调水工程。在这六大工程中,最为关键的是环湖截污和外流域调水。 

        昆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加上雨污不分,管网不配套,污水入湖是造成滇池污染的主要原因。为此,云南将环湖截污工程作为削减入湖污染物和治理保护滇池最直接、最根本的手段,从片区截污、河道截污、集镇和村庄截污、干渠截污四个层次实行截污,最终确保污水不流进滇池。 

        “外流域调水,是从外面调一股活水进入滇池。我们计划从金沙江的支流牛栏江调水进入滇池,每年调水6亿立方米,现在滇池水量大约15亿立方米,每3年循环一次,循环两次以后滇池水质将有明显好转。”秦光荣介绍,牛栏江引水工程将在4年内建成,预计到2020年,滇池有望恢复为四类水质。2009年,滇池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省财政一年下拨专项资金12亿元,各项治理工程加快推进。 

        大理洱海水质一度下降为四类,先后两次发生大面积的蓝藻暴发。面对严峻的形势,大理州采取有力措施,实施洱海生态修复、环湖治污和截污、城镇垃圾收集和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流域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流域水土保持、洱海环境教育管理等六大工程,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洱海水质已恢复为二类。洱海治理和保护的经验,得到环境保护部的高度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西部大开发10年来,云南实施“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绿色经济强省、面向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战略,结合本省的地理区位和资源优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西部大开发的十年,是云南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十年。”秦光荣欣喜地说。这10年来,云南生产总值从1955亿元增长到6300亿元,年均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1.6%;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7%。 

        秦光荣介绍,这十年来,云南特色优势产业取得了新发展。除烟草行业外,矿业和能源产业支柱地位得到提高;花卉、天然药物、生物化工、绿色保健食品等生物资源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鲜切花产量从13亿枝增长到56亿枝;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去年接待游客数量达1.14亿人次。 

        “云南仍存在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型产业比重大等问题,因此我们始终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秦光荣对记者说,云南产业结构调整将突出“调轻、调软、调新、调特”,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制糖、制茶、丝麻、纺织等轻工业;利用先进的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通过延伸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等对重化工业进行优化升级;重点扶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旅游文化、珠宝玉石、金融和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我们将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减少经济增长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秦光荣表示,保护和建设好云岭大地,让江河依然那么清澈,森林依然那么茂密,天空依然那么明净,大地依然那么翠绿,是云南各族儿女共同的追求和责任。 

        (新华社昆明1月12日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