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9年04月21日 星期二

    论点摘编

    《 光明日报 》( 2009年04月21日   09 版)

      价值体系是价值观念价值规范价值运动的统一

      马俊峰在《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3期撰文认为,价值体系是价值观念、价值规范和价值运动的有机统一。价值规范既是价值观念的具体化的社会形式,也直接地制约着人们的现实价值选择,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合理区分和正确处理价值导向与价值取向的关系,抓住价值规范建设和制度创新这个中心环节,经过全社会各个方面的长期的共同努力,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优越性与现实优越性统一起来。


      和谐社会的机制保障

      周艳、巨生良在《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1期撰文认为,和谐社会的认同机制能够增进各个社会阶层的国家意识,提升不同民族的国家归属感和民族凝聚力,提升社会各个阶层、不同民族对于社会发展、建设方向的认同,进而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流动机制和安全阀机制能够释放一些社会成员的不满情绪,化解当前社会中的各种矛盾。这三种机制构成完整的系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机制。

     

      马克思的问题意识

      孙麾在《哲学研究》2009年第3期撰文认为,问题是时代矛盾的集中反映。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创立的理论准备阶段即1844年前后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就开始着手研究时代问题了。马克思认为,历史上劳动、资本、土地三者的分离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形成过程,由此构成了资本和劳动之间的矛盾运动:一方面是资本和劳动的结合,另一方面是资本和劳动的直接对立。这样,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构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相互对立的经济基础。超越私有制而实现新的社会形态更替,以及从人的奴役状态走向人的解放的现实运动和理论向度,构成马克思一生的理论主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