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

    改革开放让中捷文化交流跨上新台阶

    作者:本报驻布拉格记者任鹏 《光明日报》( 2008年11月27日 08版)

        捷克是位于欧洲中部的小国,然而在文化领域,这个只有1000万人口的国家却可堪称“大国”——这里诞生了闻名世界的文学家卡夫卡、米兰·昆德拉,音乐家斯美塔那、德沃夏克等文化名人,首都布拉格因保存完好的欧洲古代各式建筑而被誉为“建筑博物馆”,每年5月这里举办盛大的“布拉格之春”音乐节,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和爱乐者。

        中国与捷克的文化交流自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步入正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与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文化交流活动日益增多。优秀动画片“鼹鼠的故事”被中国引进,频频出现在当时的电视屏幕中,可爱的鼹鼠形象成了那一代少年儿童的回忆。1988年,由著名导演谢晋执导的《芙蓉镇》,在捷克卡罗维发利电影节上一举获得最高奖——水晶地球仪奖杯。1989年后,东欧剧变使中捷两国的文化交流一度步入低谷。

        随着捷克国内政治气氛的转化和中国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以及中捷两国文化部门高层的重视,最近几年中捷两国文化交往逐渐繁荣,交流活动的频率和层级不断提高。2006年在布拉格举办了“中国丝绸展”,当地观众通过这些国家级文物了解到中国三千多年的丝绸文化。2007年,中国广播民乐团应邀参加“布拉格之春”音乐节,将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带给捷克听众,演出阵容近百人。今年正逢北京奥运年,由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感知中国·中欧行”大型文化活动将捷克作为重要一站,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精彩表演令捷克观众领略到中国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前些年相比,中捷文化交流跨上了新台阶。

        捷克国家美术馆馆长克尼扎科是当地文化界名人,他过去曾对中国存有偏见,甚至还认为中国仍然是传统的封建社会。克尼扎科曾向中国驻捷使馆的工作人员询问现在中国妇女的生活状况,是否能够出门吃饭,是否需要蒙面等。后来,他通过参观中国现代美术展、中国平面设计展等,终于有机会了解到现代中国。他认为在封闭的环境中是不会产生如此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的。随后克尼扎科又通过去中国访问,彻底丢掉了对中国的成见,他对记者说中国的当代艺术之所以如此发达,与其自由的创作环境是分不开的,从中能够看到整个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开放。

        (本报布拉格11月25日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