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

    从战略高度认识并推动中欧关系发展

    ——写在中欧首脑会议之前

    作者:本报驻巴黎记者姚立 《光明日报》( 2008年11月27日 08版)

          中欧第11次首脑会议将于12月1日在法国南部城市里昂举行。此次峰会虽属定期年会,但意义却不同。这是因为,由于今年欧盟一些国家围绕北京奥运掀起的大肆鼓噪,尤其是现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的媒体在奥运前对中国的屡屡发难、奥运火炬在巴黎备受干扰以及萨科齐总统在参加奥运开幕式上的左右摇摆,不仅使中法关系受到严重干扰, 中欧关系也受到冲击。在法国即将结束轮值主席国任期之际,本届峰会能否真正从战略高度审视双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使中欧关系重归正常发展轨道,格外引人瞩目。此外,中欧作为当今世界的两大重要贸易伙伴,如何共同应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加强合作,共渡难关,也是中欧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

          中国与欧盟同为当今国际舞台上的两支重要力量。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欧盟对中国给予越来越高的重视,中国在欧盟对外关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而欧盟作为发达经济体,在中国对外开放及现代化建设中也占据日益重要的位置。尤其是自1998年双方建立年度首脑会晤机制以来,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总体发展顺利,成果丰硕。从政治层面看,双方高层往来频繁,对话渠道不断增加,对话内容持续深入,中欧间的政治互信也随之增长。经贸方面,中欧关系发展更加迅速。欧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中国也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2007年,双方的贸易额已增至3560亿美元,与1975年建交时的24亿美元相比可谓飞跃。而且,迹象表明,今年双方的贸易额可望继续增加。

          30多年来,中欧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之快令中欧双方都始料不及。如今,走进欧盟国家的商场,来自中国的产品比比皆是,欧洲民众生活中处处可见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今年春天,双方还正式启动了副总理级的中欧经贸战略对话机制,以更好地解决双边经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标志着双方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应该讲,中欧关系的发展有着很强的互补与互利性质,是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

          然而,近年来,由于欧盟同中国贸易的逆差等问题,欧盟国家开始出现“保护主义”的呼声,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人士甚至将欧盟失业问题的加重归咎于中国,认为是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抢了欧盟部分就业者的饭碗。今年,中欧关系中更出现了以意识形态为主旋律的不谐之音。一些所谓捍卫人权的民间组织借北京奥运会之机大肆诋毁中国,在媒体的呼应造势下,欧盟一些主要国家曾一度弥漫着有损于双边关系发展的氛围。包括法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政要在舆论的鼓噪下,不得不围绕北京奥运会做了一些“蹩脚文章”,使中欧关系之间出现新的障碍。

          不过,几个月来突然加剧的金融危机似乎又使欧盟一些国家看到了中国在挽救世界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于是,近期以来,他们又纷纷开始对中国“另眼相看”。此间一些媒体也盯上了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做起了“中国可以救市”的文章。有些人士甚至煞有介事地告诫,现在是考验中国是否是个“负责任”国家的时候了。

          其实,今年以来这些围绕对中国态度的变化说到底都是一种短视行为,没有真正从战略高度认识并看待对华关系。中欧既然定位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那就要求政策制定者们真正从战略高度看待问题,而不被一时的内政需要或其他次要因素所左右。在这方面,欧盟主要国家的政治家们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中欧关系能有今天的长足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老一代政治家们的高瞻远瞩。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更需要具有远大政治眼光的领导者将中欧关系推向新的高度。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符合中欧双方的共同利益。(本报巴黎11月26日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