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8年10月06日 星期一

    “有特色,高水平”

    ——记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体育组

    本报记者王东 《 光明日报 》( 2008年10月06日   06 版)

        人民日报在两个奥运的报道中表现出色,真正做到了“有特色,高水平”,得到中央领导高度评价和媒体同行的一致好评。其中,教科文部体育组的编辑、记者功不可没。

     

        2005年8月8日,在距北京奥运会开幕倒计时三周年之际,由体育组编辑的人民日报《全景奥运》正式创刊,三年间,全景奥运》特刊出版97期,刊发各类体裁报道近2000篇,报道内容涵盖竞技体育、全民健身、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等,堪称对北京奥运会筹备过程的全景式记录,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成为竞相收藏的珍品。

     

        这期间,体育组集体撰写了4篇署名任仲平的文章。2006年5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第一篇关于奥运的任仲平文章《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我们准备好了吗》,受到中央领导、中宣部和北京奥组委的高度好评。奥运会开幕前夕,体育组又先后在开幕倒计时一个月、20天、10天之际推出了《北京拥抱世界》、《奏响和平友谊进步的北京乐章》、《绿色科技人文奥林匹克之梦的北京版本》三篇署名任仲平的文章,文章自成体系又一脉相承,高屋建瓴地阐述了北京举办奥运的意义、北京奥运会的理念与特色以及对未来中国的影响。

     

        2008年7月14日,体育组记者采写的独家深度报道《总设计师的奥运情怀》在人民日报刊发。文章饱含深情地追忆了邓小平同志对中国体育事业和奥林匹克运动的杰出贡献,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体育组记者撰写的评论《善待媒体就是善待全球观众》,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称赞。

     

        奥运会期间,体育组从各个赛场发回大量鲜活生动的报道和精到的赛事评论,在《人民日报》奥运报道中,半数以上的稿件是体育组同志采写的。在对空气质量、食品安全等敏感问题和刘翔退赛等热点问题的报道中,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积极营造盛会氛围,出色完成了中央关于奥运报道也要“有特色,高水平”的重托,也体现出体育组是一支能征善战、专业素质很强的新闻采编小分队。

     

        奥运会后,体育组再接再厉,以同样的激情和努力转入北京残奥会的报道工作,从开闭幕式到各项竞赛,撰写了大量赛场内外残疾人运动员、志愿者、观众等的报道和评论,为展示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引导国内舆论、影响世界舆论发挥了作用,尽到了东道主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

     

        本报记者王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