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8年06月27日 星期五

    人大常委会举行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专题讲座

    吴邦国主持

    袁祥、赵达 《 光明日报 》( 2008年06月27日   01 版)

        本报北京6月26日电(记者袁祥、赵达)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6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讲专题讲座,题目是《中国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吴邦国委员长主持讲座。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灾害,造成了极其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重大阶段性胜利。为了更好地做好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修改好即将提请审议的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特地安排了这次专题讲座。

        此次讲座的主讲人是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南北带地震构造研究组组长张培震。他着重从中国地震灾害与地震地质构造、5·12汶川8.0级强震特征与成因、地震预报现状、中国防震减灾战略思考等方面作了详细讲解。

        张培震说,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强烈和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发生的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震事件。这次地震是龙门山断裂带内映秀—北川断裂活动的结果,最根本动力来源是青藏高原和华南地块之间相对运动在断裂带上产生的能量积累和释放。

        张培震表示,地震预测是一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在认真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下,地震的中长期预报(一般10年以上)相对可靠,但不是百分之百准确;短临预报非常困难,但不是绝对不可能。关键是要明确问题和困难所在,找准突破点,以便有的放矢地加强观测、加强研究,努力克服困难,知难而进,积极进取,探寻地震预报新的途径。

        在谈到中国防震减灾战略的思考时,张培震说,中国是多地震国家,必须有一个适合于中国国情、能够长期坚持的防震减灾的发展战略。要在三个方面加强工作:一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震减灾。二是依靠科学技术,加强基础研究。三是加强法制建设,促进依法减灾。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路甬祥、乌云其木格、韩启德、华建敏、陈至立、周铁农、李建国、蒋树声、陈昌智、严隽琪、桑国卫等听取讲座。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