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8年06月27日 星期五

    灾难之中见忠诚

    ——武警成都指挥学院两千一百名师生抗震救灾纪事

    杨心毅 周飞 史照栋 《 光明日报 》( 2008年06月27日   06 版)

        赤手抢出184条生命

        地震后,武警成都指挥学院党委迅速集结2100名师生,分成四个梯队,火速向都江堰市、汶川县城、北川县城、映秀镇等重灾区挺进。

        地震当日18时05分,余成院长率领的第一梯队就赶到都江堰市。都江堰市中医院住院部大楼整体坍塌,30多名医务人员和200余名患者及家属被埋。师生们立即爬上废墟展开营救。

        19时26分,学员龙亮在一个缝隙里发现一个老人头部被水泥柱卡住,身子被断壁压住。龙亮率先爬进承重的水泥柱下,一块一块地取出老人身上的碎石。为延续幸存者的生命,争取营救时间,龙亮不停地和幸存者王德翔交谈,多次爬进爬出拿葡萄糖液和水喂他。经过29小时漫长的艰苦施救,王德翔老人终于获救。

        140多个小时过后,在都江堰市聚源中学、新建小学、北川一中、汶川县映秀小学等地,武警成都指挥学院的2100名师生用双手刨挖,抢救出184条生命。

        打通“生命大通道”

        汶川大地震后映秀镇一度音讯全无。中央和省、市领导决定从紫坪铺水利枢纽向汶川一线打通水上生命通道。关键时刻,武警成都指挥学院22名学员组成的突击队立下军令状“我们一定要把冲锋舟送到水面上去!”

        紫坪铺大坝坝顶离水面有70-80米高,坝体坡度有70度,坝体两边的山体都因地震大量滑坡,将重达1.2吨的冲锋舟从坝顶送到水面难度极高。学员们选择了一处坡缓、离坝体较近的地方,在上面踩踏出一条坡道,然后使尽全身力气才将1.2吨重的冲锋舟抬起来,在200多米的坡道上一步一步地挪动了两个小时,把第一艘冲锋舟送到了水面。

        随后,武警成都指挥学院170名师生把陆续到位的39艘冲锋舟,一艘一艘地从坡道上抬了下去,坝上大量赶来救援的队伍,才得以坐上这些冲锋舟驶向映秀湾。短短几天,冲锋舟就运出2万余人,运入救援人员2万人、物资45吨。从开通起,紫坪铺到映秀镇的这条水路就被称作“生命大通道”。

        平稳运送

        北川县城通往临时医疗救治点的唯一通道中断,上千名受伤群众在大雨中呼救,紧急地等待救治。刚完成北川中学营救任务的500名师生,又主动担负起这项任务。

        2500米的崎岖山地,落差800米,坡度40度,沿途需经过断桥、泥石流泥泞地带。师生们采取背背、肩扛、手抬等方式,抬轻伤员4人一组,抬重伤员8人一组,每组间隙30-50米,在这条断桥、陡坡、深壕的山路上,用血肉之躯架起一条2500米长的生命通道。

        据统计,这个学院的2100师生从废墟中救出幸存者184名,输送伤员2643名,疏散受灾群众7716名,清理上交废墟中的现金443余万元、挖出贵重物资价值10320万元、存折金额320余万元、有效证券价值近1亿元,为受伤群众义诊8290余人次,帮助灾区搭建帐蓬2936顶,抢通道路12公里,搬运救灾物资628吨。(本报通讯员 杨心毅 周飞  特约记者 史照栋)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