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著译者言
    报 纸
    杂 志
    博览群书 2018年12月01日 星期六

    ——从《家风十章》到《家风十日谈》

    探问家风

    王正 《 博览群书 》( 2018年12月01日)

        2018年初,欣闻李存山先生主编、吴小龙责编、笔者参与撰述的《家风十章》,入选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协调办公室主办的2017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不禁十分惊喜。所惊者,这样一本正本清源而具有一定学术性的著作,竟会被大众所喜爱并入选;喜者,国人对传统文化之热爱、对优良家庭之渴望,正在日益加强。两者相结合,正可见家风这一看似遥远的事物,其实并非缥缈之物,它仍扎根在国人的心中,是国人对家庭和谐的祈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当今这个个人主义盛行、家庭稳定性剧烈动荡的时代,家风的重提与重建,显然很不容易。但正是这种不容易,凸显了它之需要的急迫性与必要性。这就是我们当初写作《家风十章》的初衷,而写作完成后最忐忑的,就是我们是否纸上谈兵了?好在,现在看来它是产生了真切效应,而为大众所接

        受的。这真是我们莫大的欣喜与幸福了,所以这个奖项也是该书获得的诸多奖项中最为笔者看重的一项。当然,我们还有一点“得寸进尺”的期待,就是希望《家风十章》能为更多人带来一些动心与反思,甚至行动。

        为了更好地阐释家风,我们最近又在李存山先生的指导下和吴小龙责编的帮助下,写作了《家风十日谈》一书。如果说《家风十章》是从古今中西之变的理论角度,阐释家风的形成、发展、演化及其今日价值的话,那么《家风十日谈》则立足于传统中国家风的代表人物,对周公、孔子、孟子、范仲淹、朱熹、曾国藩、梁启超等十位人物的家风家训之丰富内涵进行了“活”地阐发。这些人物,有的有家训著作流传后世,有的虽没有家训之类的著作存世,但他们留下的诸多文字(如家书)也是最好的家风良训。在写作过程中,笔者重读了这些古今圣贤人物的著作,不禁再一次为他们所感动。尤其是在重读梁启超的家书时,愈加钦佩这位中国近代转型期的重要人物的情感之充沛、心胸之豁达、理性之完备。

        众所周知,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是戊戌变法中仅次于康有为的人物,是讨袁运动的实际指挥者,是中国近代立宪活动的推动者与策划者。而同时,他的学问贯通中西,融汇古今,不仅整理、传承中学,而且译介、引入西学,其学问博通于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并且是推动中国近代学术转型的重要人物。更为难得的是,梁启超还是一位教育家,他先后任教于多所大学,尤其以清华大学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之一而闻名天下。不过,最值得敬佩的,是他在繁杂的政治、社会活动和治学、教学之余,还能治家,不仅使梁家家庭和睦,而且把九个儿女都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可以说,梁启超和梁氏一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读梁氏家风家训,不仅是走进一位伟人的心灵,更是走进一个伟大的家庭。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梁启超身居古今中西之变的巨大漩涡中,他在教育子女时也面临着古今中西教育理念的争斗,这在他的一些家信中即有反映。但是,梁启超凭借着他对中国

        传统的深刻理解和对现代社会的充分思考,使梁氏的家风家训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传统家风家训的现代化转型:他对个性化的重视,对生活之趣味的推重,对理性与情感平衡的论述,都体现出现代性的因素。但梁启超同时也传承着勤俭持家、默默耕耘的传统美德,并努力平衡着中西方的教育理念。这样,他的孩子们就在古今、中西之间获得了充分的平衡,而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皆能有所成就。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国外结婚的时候,人们本来以为林徽因会穿着西式的婚纱,但结果林徽因自己设计了一套中国特色的婚服,这令当时人们惊叹不已。这正体现了梁氏一门家风的独特所在。而我们今日重温梁启超的家书和家风,体会这种既能保留其稳定内涵,又能因时而变的理念,对于今天的家庭仍具有借鉴意义。

        事实上,在写作这两本书相关章节的时候,最让笔者愁烦与纠结的,就是家风到底和现代社会是一个什么关系,也即传统家风的现代化这个问题。毕竟,诞生于传统中国的家风,面临着宗法社会解体、农耕文明消失、个体主义盛行、道德观念淡薄等一系列现代问题,那么,它是否还有真实的价值和实行的可能呢?但经过对梁启超家风家训的重读与重思,笔者越来越肯定,家风仍有其现代价值,而且对医治现代性的病症,具有重要作用。   

        在笔者看来,家风对于今日中国家庭最大的作用,就是对当代中国三口之家这种主流家庭模式的支撑作用。当代中国的小家庭,其主要功能与意义为:共同生存支持、人的生命延续、情感与意义支撑。与如此重要的三个功能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现代家庭的不稳定性,内外、外在、可控、不可控的各种因素,都可能对现代家庭造成毁灭性打击。因此,现代家庭的脆弱性,其实恰恰需要一种东西来给予它保护,而这种保护并不能完全来自于法律,因为法律保护的是个体,而个体往往是在家庭关系已经无法内部解决其矛盾后才诉诸法律,因而法律最终其实是对家庭最终结局给个了断,而无法给予家庭本身以保护。在这个场域中,传统的家风则可以获得其新的意义与功能,这就是更加有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撑与情感支持。因为家庭需要一个柔软而有温度,但又有一定力量的精神性的东西来支撑和保护它。传统家风强调家庭的爱、敬、孝、忠、和。爱,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关怀,它正与当今小家庭的基本情况吻合,可以进一步加强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联系,从而使小家庭更加巩固;敬是对家庭所有成员之个体给予地位,从而在平等的前提下来稳固家庭成员对各自在家庭中地位的肯认;孝则是实现代际间关系稳定的家风,一般来讲,小家庭之间代际的差异与冲突是日益突出的,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尤其要强调孝,当然这个孝是经过了前面爱和敬之后的孝,所以是建立在平等互爱基础上的有一定条件的孝,不是无条件的孝;忠,是家庭成员之间要忠诚,尤其是夫妻之间;最后,家庭之间难免冲突,但在冲突发生的时候,不应以个人主义局限自己,而应该看到家庭的价值与意义,同时采取开放的心胸和沟通的态度,来和与自己冲突的家庭成员进行沟通与和解,这就是和。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发现,传统家风在当代中

        国的小家庭中仍然有其重要的作用所在。

        另外,家风对信息网络时代的家庭关系之日益淡薄也具有一定挽救作用。21世纪的今天,整个人类都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微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中,网络信息技术一方面有利于家庭之间的联系,现代化通讯手段的使用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越来越多样而便捷。但另一方面,信息网络又制造了新的鸿沟,一是年龄原因造成了代际之间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之熟练度不同,所以年长者常常无法享受科技红利;二是网络信息制造的虚拟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反作用于现实空间,结果侵害了现实空间的生活,尤其对于家庭生活来讲,家庭成员之间面对面的表情、动作上的交流与沟通所带来的情感满足和意义支撑,远非虚拟交流所能比拟,但现代人却过度依赖虚拟空间的交流。因此,在网络信息时代,家庭既需要信息技术,但同时又要将之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而在这种关系中,家风的意义凸显了出来。因为无论时代发展到何时,科技带来多大的变化,人之为人的根本在于人心。而家风的意义就在于使人们重新寻回内心的本然,从而调整和改变人心,进而由改变人心而改变家庭关系,使家庭更加和睦。

        可以说,家,是中国人磨灭不掉的文化基因,是每个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心灵归属。而家文化,更是将政治、经济、宗教、礼俗、文化等融合为一体,它不仅是理解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密码,更对未来中国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家风这来源于古老传统的资源,也正是构建当代幸福美满之家庭与和谐社会的不可或缺的源头活水。期盼即将面世的《家风十日谈》可以为中国当代家风的重建贡献一二。

        (作者简介:王正,中国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编审。主要从事先秦儒学、儒家工夫论研究,著有《先秦儒家工夫论研究》,主编有《儒家工夫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