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文化视点•《天梯》
    报 纸
    杂 志
    博览群书 2017年11月01日 星期三

    天梯联接着梦想

    李春 《 博览群书 》( 2017年11月01日)

      /天与地的呼应/

       影片的片名《天梯》,第一个字即是“天”,它不仅仅是对烟火展示物理空间的描述,而且也代表了蔡国强的艺术风格与国际影响力:正如烟花绽放在空旷辽阔的天际,带给人超乎想象的绚烂之美。这部纪录电影的主人公蔡国强,是一位在国际享有声誉的当代艺术家,他活跃于世界各地,其所创造的烟花艺术具有令人震撼的活力与爆发力;其艺术足迹遍及五大洲,曾在众多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举办个展。

       然而,这样一部展现全球顶尖精英艺术家的纪录片,却出乎意料地接地气。影片以“天”为题,观众却能够明显感受到与“地”的呼应。电影开篇,首先进入观众视野的,是鞭炮车间、普通工人、盘状摆放的鞭炮,甚至在银幕一角,观众还可以看到一位睡在车间地上、头发蓬乱的工人,一下子将观众带入底层生活的真实场景中。片中有大量的纪实画面,观众不仅可以看到蔡国强的家乡泉州街头巷尾平凡百姓日常生活的画面,还将跟随镜头进入蔡国强的居家生活:蔡国强和女儿并排坐在沙发上,讲述自己的童年与父亲的故事。蔡国强出生在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一位书画艺术家,年轻时饱读诗书,家中文人墨客不断。父亲曾任古籍书店的经理,酷爱读书,那时候他的薪金从不拿回家,而是全部用来购买书,他说那是留给儿女最大的财富。接下来,镜头一转,我们看到这位多才多艺的父亲晚年悲凉的画面——卧病在床,不仅无法行动,甚至不再能用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令人唏嘘。

      透过镜头,观众认识了蔡国强的妻子吴红虹,听她讲述他们的爱情故事。两家都居住在泉州,相距不远,吴红虹第一次看到蔡国强是他在电影《小城春秋》(1978)中客串一个坏人,所以并没有什么好印象。也是在这一年,21岁的蔡国强与17岁的吴红虹因绘画结缘,从此相伴一生。作为妻子,她理解和支持丈夫选择——为什么要用钱填一个无底洞,来制作一个没有多少观众的烟火艺术项目;但在《天梯》成功的那一刻,她却痛哭失声。

       我们还与蔡国强的奶奶相识,这位已2015年7月19日,北京,艺术家蔡国强接受记者采访。经百岁的老人,年轻时撑起一个大家族,如今仍然身体硬朗。在蔡国强的心中,奶奶是他画画的启蒙者,也是他人生第一个粉丝和收藏家。奶奶是蔡国强对家乡最深切的牵挂,而《天梯》正是蔡国强要献给奶奶的一件礼物。当蓝色的夜空中升起用烟火组成的壮观的金色天梯时,他像个小男孩一样骄傲地向视频里正在观看烟火的奶奶邀功:你的孙子是不是很厉害?通过这些丝丝缕缕、充满人间烟火的琐碎生活细节,观众走进一位艺术家的真实生活与内心世界,找到在艺术家身份的背后,蔡国强创作的生活源头与生命动力,理解他种种的人生与艺术选择。同时,在影片中,我们还看到,与蔡国强并肩创作的合作者们,他们并不是什么大艺术家,而是众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普通通的手艺人和老百姓。然而,正是在这些来自大地的无名工匠的帮助下,《天梯》——这个曾经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尝试过但都失败了的非凡的艺术创意,终于在2015年6月15日凌晨,在蔡国强泉州的惠屿岛获得成功。

       /艺术家的追寻与反思/

       蔡国强,他的名字被中国内地观众熟知,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由他担任视觉特效艺术总设计的“29个大脚印”以烟花的形式绽放在北京中轴线的上空。同年八月,他的装置艺术展《蔡国强:我要相信》在北京美术馆展出,成为艺术爱好者争睹的盛事。在展览的新闻发布会上,他说:“幼年时我就对宇宙充满好奇,以后又在全世界游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更使我对人生和这个世界充满了疑问,可以说,这个主题就是我自己艺术创作生涯和思想历程的一个反映。”

       蔡国强,1985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之后旅居日本和美国,成为著名的先锋艺术家。他将艺术与技术完美融合,创作出一幅幅令人匪夷所思的火药画。而早在1984年,大学尚未毕业,他就开始探索火药艺术。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尽管火药被用于制造枪炮、投入战争,但最初它的发明却是古人为了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在炼丹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蔡国强选择用“火药”和“烟火”作为自己的创作材料,这与他幼年在家乡的生活习俗有关。

       作为中国人,我们对“火药”一词再熟悉不过,但观赏《天梯》的过程中,当片中一位被采访的国际艺术评论人说出的英文单词“Fire Medicine(火的良药)”时,却第一次触发了作为观众的我,对蔡国强的火药画与烟火艺术的新的理解——这些超乎人们想象力的神奇的火药画与绽放于天际的美丽的烟火,不正是艺术家创造的,引领人们超脱于平庸生活、放飞想象力,带给人美的震撼,解放心灵的“灵魂之药”吗?

       纪录片《天梯》中有一条纪实线,记录了蔡国强在家乡筹备《天梯》的过程以及最终成功的故事。据媒体报道,早在1994年,蔡国强就曾在英国的巴斯进行了《天梯》的第一次尝试,但因天气因素没有成功;之后,2001年在上海、2012年在洛杉矶,都因为安全因素未能实施。这一最终在自己家乡的夜空中升起、长达500米高耸入云的“天梯”,对于蔡国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他要坚持21年执着于《天梯》项目?片中,则借画家刘小东之口给出答案。

       刘小东说:“任何一个艺术家,做到一定程度,一定年龄,一定名气之后,都会面临一个问题,他的创作初衷在哪里?”《天梯》是蔡国强对自己艺术追求的一次自我放逐与反思。不再寻求被世人关注,也不介意成本付出,只为实现一个简单的艺术梦想——完成“天梯”,献给一百岁的奶奶——曾经走遍世界各地,在北京、在巴黎、在纽约、在莫斯科,在亿万人注视下,创造过一次次烟火艺术奇迹的他,如今回到家乡,倾力付出只为圆梦,与自己生命的呵护者、最亲近的家人和最原初的艺术启蒙人,分享创造的喜悦。

      天梯,是人与天的对话,是人类追寻梦想的象征。在《圣经•旧约•创世记》中就已记载: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美国小说家特德•姜撰写的小说《巴比伦塔》中写道:“高塔直入云霄并且在一代代人持之不懈的努力下还在不断增高,总有一天要碰到‘天底’,然而当塔真的捅破了穹顶之后,人们却又从熟悉的大地沙漠之中钻了出来,原来天和地居然如此靠近而贴合。”同样,回到家乡的蔡国强,在完成《天梯》的同时,也回归土地,完成寻根,实现了“天与地”的结合。片中,有一段场景,是蔡国强走访泉州的一位心无旁骛痴迷于人物塑像的民间艺术家,画面中密密麻麻都是这位民间手艺人制作的雕塑,那就是他的生活与全部。站在这位不知名的民间艺术家与人合住的杂乱的蜗居中,蔡国强感叹说,“这才是艺术家生活的环境”;从影片中,观众还看到蔡国强正在鼎力将家乡的民间艺术创作者与他们发乎内心、浑然天成的创作推向世界。

       /艺术电影的多样选择/

       《天梯》这样一部关于艺术家的传记纪录片走进影院,标志着当前我国艺术电影市场的一种繁荣,艺术电影进入多元化的时代。在没有看到影片的时候,曾经有一点担心:过去我们更习惯于从电视上收看这类具有文化含量的纪录片,观众是否愿意走进影院观看并获得满足?走进影院,完成了70分钟的观影体验之后,我打消了这样的顾虑。首先,《天梯》是一部有营养、有个性的电影,它为观众立体展现了一位艺术家的生活与创作,同时它又与每个普通人在情感上非常亲近。其次,影片富有视觉的魅力和冲击力,蔡国强先生的焰火艺术创作,在大银幕上得到了更充分展示,想象飞升、多采纷呈、曼妙多姿的烟花之美,带给观众充满新鲜感的、别样的视觉体验。最后,影片围绕蔡国强在家乡完成《天梯》这条纪实线展开,产生一种纪实的动感与叙事悬念,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影片的情节性。中国电影在经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观影低谷后,重新回归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今天的年轻人,将走进影院观影,作为他们重要的休闲和文化娱乐方式,电影的媒介属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中国观众的观影选择,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而重视下一代教育的中国家长更希望孩子们,借助日益博兴的电影媒介,获得更丰富的文化滋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说《天梯》这样的纪录电影,是具有市场潜力和空间的。纪录电影《天梯——蔡国强的艺术》由三条叙事线组成,除了前述具有故事性的纪实线之外,还有两条线索,分别是:一、艺术家蔡国强成长的叙事线。影片以丰富资料,大量独家内容,第一次为观众全面呈现了蔡国强这样一位富有个性、可以亲近、立体鲜活的艺术家的形象。二、对蔡国强艺术创作的品评与鉴赏。影片通过对大量海内外艺术家和艺术研究者的采访,从多个角度为观众介绍和分析了蔡国强的艺术创作风格、其在世界当代艺术舞台上的地位与价值,从而拓展了影片的艺术视野,丰富了电影的内涵。(作者单位:中国传媒文学艺术研究院电影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