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大卫•麦卡洛(David McCullough)的最新力作《莱特兄弟》一经出版便广受评论家赞誉,并跻身《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莱特兄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成就家喻户晓,那么,千百年来人类对蓝天的向往如何从梦想变为现实?两位伟大的发明家又走过了怎样的人生道路?大卫•麦卡洛用他刻画入微的叙事笔法为我们一一道来。
大卫•麦卡洛及其作品
大卫•麦卡洛被公认为“历史叙述艺术的大师”“无可匹敌的作家”,曾两次获得普利策奖,两次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并荣膺“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最高的平民荣誉)。麦卡洛于1933年7月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市,他的父母和祖母都酷爱阅读,并把小小的麦卡洛也带入了书籍的海洋。他在童年时代就展现出了广泛的兴趣爱好,但大人们经常探讨的历史话题却是最令他着迷的。1951年,麦卡洛进入耶鲁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并于1955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在那里,他受教于小说家和剧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桑顿•怀尔德(Thornton Wilder),后者的启发和引导对他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68年,麦卡洛的第一部作品《约翰斯顿洪水》(Johnstown Flood)问世,并广受好评。这部他潜心三年、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作品使他在历史小说创作舞台上崭露头角,也拉开了他专职写作生涯的序幕。不久之后,麦卡洛接连推出了两部作品,其中,发表于1977年的第三部作品《跨海之路:巴拿马运河的诞生》(The Path Between the Seas: The Creation of the Panama Canal)获得国家图书奖。从第四部作品开始,麦卡洛发表了一系列历史人物传记,其中,描写西奥多•罗斯福的《马背上的早晨》(Mornings on the Horseback)(1981)使他再次获得国家图书奖,《杜鲁门》(Truman)(1992)和《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2001)两次斩获普利策奖。
麦卡洛是一位多产的作家,迄今为止共发表了10部作品,并在多部历史纪录片和电视节目中担任解说。他的写作和叙事风格引人入胜、清新隽逸,即使是大部头的历史作品读起来也毫无艰涩之感。他认为历史应该使人愉悦,像文学、艺术和音乐一样,历史是人生经历的延伸。麦卡洛善于用讲故事的手法挖掘历史背后的故事,他笔下的历史事件不是故纸堆里的陈年旧事,而是绘声绘色的情景重现,读之无法释卷。他喜欢从人性的角度书写传记,他塑造的人物既彰显出过人的禀赋和历史的特殊性,又决不脱离尘世,而仿佛生活在你我之间。耶鲁大学授予他荣誉学位时评价说:“作为历史学家,他用文字作画,呈现给我们的人物是有生活、会呼吸的,更可贵之处在于,他们面对的也是诸如勇气、成就和道德这样的人生基本命题。”
《莱特兄弟》是麦卡洛最新的一部人物传记。他以第三人称的视角,讲述了美国俄亥俄州西南部城市代顿的两兄弟威尔伯•莱特(Wilber Wright)(1867—1912)和奥威尔•莱特(Orville Wright)(1871—1948)如何以坚定的信心和不懈的努力实现了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发明之一——完全受控制的载人动力飞行。
梦想孕育
传记以一张兄弟俩的合影开始。照片拍摄于1909年,照片中的两人平静得几乎面无表情,威尔伯甚至没有看镜头,而是目视远方,似乎若有所思。照片中他们悠闲地并排坐在自家后廊的台阶上,似乎在度过一个普通而又闲暇的下午。可只有了解他们的人才知道,兄弟俩总是忙忙碌碌,鲜有无所事事的时候。事实上,他们一周工作六天,只有星期天除外。按他们父亲的话说,两个人“像双胞胎一样形影不离”,他们一起工作,一起休息,一起思考,连笔迹和说话声音都难分彼此。莱特兄弟始终共同从事发明创造,以统一的形象面对公众,共享成果和荣誉。
莱特兄弟所生活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狂飙时期。美国以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准完成了近代工业化,赶超德国和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并开始了以电力革命和内燃机革命为标志的科学技术革命。莱特兄弟的故乡代顿市由美国独立战争元老所建,祖先留下的澎湃激情和开拓毅力以及世纪之交的革新思潮,使这个仅有4万人口的小城焕发出昂扬向上的活力。代顿市不仅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而且每年新申请专利的数量与当地人口的比例位列全国第一。
促使莱特兄弟加入创新创业领域的大概是一次事故。威尔伯在打冰球时受伤失去门牙,原本性格外向的他开始变得孤僻,上大学的计划也不得不被搁置。在他闭门不出、独自养伤的日子里,莱特家的藏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书籍的抚慰下,威尔伯终于康复了,和当时还在读高中的奥威尔开始了他们的首次创业——办报纸,不久又组建了印刷厂,但兄弟俩对这两项事业没有报以持续的热情。1893年,在全国自行车热的影响下,莱特兄弟决定转行,全身心地投入自行车事业,并很快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莱特自行车公司。两人对机械的热爱使他们并不止步于销售,而在创办公司的第三个年头就建立了作坊,开始组装自己品牌的自行车,先后推出了两个型号的车型,还取得了不错的收入。莱特兄弟的机械才能初露端倪。
展翅翱翔
1896年,德国滑翔飞行家和航空先驱奥托•李林塔尔在试验自制滑翔机时不幸遇难。消息传到美国,令莱特兄弟唏嘘不已,但正是这位折翼天才的事迹把兄弟俩的目光吸引到了航空研究上来。
不同于前人企图依靠氢气球腾空的做法,李林塔尔从鸟类身上学习“飞行艺术的秘密”,他认为鸟类飞行时拱起的翅膀是它们驾驭空气的关键。他潜心研究鸟类飞行原理,设计制造了最早的实用滑翔机,在人类飞行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李林塔尔的研究和试验给莱特兄弟带来了莫大的启发,在对前人的经验进行总结,且大量阅读了与航空相关的书籍和文献后,莱特兄弟认为人类动力飞行将大有可为。威尔伯致信著名的博物馆机构史密森学会,咨询有关航空学的资料和出版物,得到了包括诸多同行及前辈的帮助。就这样,莱特兄弟坚定地迈出了追逐梦想的第一步。
莱特兄弟不仅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还孜孜不倦地从鸟类身上学习。对此,奥威尔给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跟鸟类学飞行就好比跟魔术师学变魔法。每逢星期天生意歇业的时候,他们总会骑着自制的自行车去郊外观察鸟类飞行,一待就是大半天。兄弟俩发现,飞行最重要的因素是平衡,飞行的难点不是如何上升到空中,而是如何停留在空中。李林塔尔的致命问题在于对飞机缺乏足够的控制。莱特兄弟在对鸟类经过长期而仔细的观察后发现,它们在飞翔时总是采用积极有力的方法保持平衡,通过调整双翼尖端的角度对不断变化的气流做出可操控的动态反应,由此实现驾驭空气的目的。
沿着这一思路,莱特兄弟在自己的自行车作坊里造了一架全尺寸双翼滑翔机,并选定北卡罗莱纳州的基蒂霍克小镇作为试飞场地。他们之所以选择基蒂霍克是因为参考了美国国家气象局提供的气象数据,那里有稳定的风力便于飞行,还有柔软的沙丘便于着陆,同时考虑到旅行及食宿费用,离家不远的基蒂霍克就成了莱特兄弟的首选。
1900年和1901年的夏天,莱特兄弟先后两次前往基蒂霍克这个偏远小镇测试了两架滑翔机,先是像放风筝一样把它放上天,获得一定的操作经验后,他们趴在飞机骨架上体验了低空滑翔。然而,这两次试飞之行的结果都无法令他们满意。兄弟俩大胆质疑前人成果,怀疑可能是前人对机翼角度和翼展数据的设计有缺陷。莱特兄弟决定通过实验来论证这一猜测。他们制作了小型风洞,并测试了上百种机翼。最终,经过改良的第三架全尺寸滑翔机成型,并于1902年的夏天在基蒂霍克小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试飞效果。现在,是时候考虑给飞机安装发动机了。
由于当时市面上没有质量轻且动力强的飞机引擎,兄弟俩和他们自行车店的雇员查理•泰勒共同动手组装了一台合适的发动机,并把它应用在了“飞行者”上,这是他们克服技术障碍后制成的第一架负载外部动力的飞机。1903年,莱特兄弟带着它第四次前往基蒂霍克的试验场。这次,历史将迎来新的一页。
1903年12月17日上午,奥威尔趴在“飞行者”的骨架上等待起飞。在一切准备就绪,发动机启动后,他松开了拴着飞机的绳子。上午10点35分,奥威尔迎着海风飞上了天空。这次飞行跌跌撞撞地持续了12秒共120英尺(36.6米),还不及半个足球场大。但正是这次看似不起眼的飞行改写了历史,它是人类的首次载人动力飞行。威尔伯•莱特和奥威尔•莱特经过近8年的刻苦钻研,终于突破了人类机械飞行的难题。当天上午,兄弟俩又轮流试飞了几次,最大飞行时长和距离达59秒和852英尺(259.7米)。尽管距离全世界普遍认识到这些飞行的价值还有一段时间,但莱特兄弟已经成功了。当场仅有的五位见证人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宝贵的历史时刻。
取得成功的莱特兄弟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第二年,他们在代顿郊区选择了新的试飞场地——霍夫曼牧场,并成功试飞了“飞行者二号”。1905年,他们制成了动力更强且结构坚固的“飞行者三号”,这是世界上第一架实用性飞机。随着飞机性能的不断提高,飞行距离、高度和操控性也逐步攀升。莱特兄弟的飞机不仅轻松实现了直线飞行,还可以转弯、绕圈甚至飞8字形,人类机械飞行的难题被彻底征服。
与初次成功的冷清场面不同的是,周围居民都纷纷前往霍夫曼牧场观看试飞。当人们亲眼看到莱特兄弟驾驶着飞机像雄鹰一样翱翔蓝天时,人群沸腾了。1908年年初,莱特兄弟应美国军方的要求在基蒂霍克举办飞行表演,使这个曾被誉为“世界尽头”的偏远小镇一度成为“世界的中心”。同年8月,威尔伯应邀前往欧洲进行了100多次飞行表演,差不多同时,奥威尔也在华盛顿进行了数十次飞行表演,兄弟俩不断刷新飞行纪录,在大西洋两岸同时引起轰动。人们惊叹于这项令人叹为观止的新发明,当莱特兄弟的飞机飞越拥挤不堪的观众席时,人群为之欢呼雀跃。欧美两地的各界社会名流、贵族政要纷至沓来。很多人不满足于地面观看,纷纷要求搭乘他们的飞机过把蓝天瘾。
光环背后
莱特兄弟在欧洲的飞行表演赢得广泛赞誉,在法国等地掀起了飞行研究的热潮。他们的故乡美国也不甘落后,一时间各种庆祝活动不断。1909年6月,他们被时任美国总统霍华德•塔夫脱授予美国航空协会俱乐部金奖,莱特兄弟名声大振。美国军方正式向他们订货,来自欧洲的订单络绎不绝。年底,莱特公司正式成立,他们的发明成果进入商业化阶段。
莱特兄弟的贡献是人类航空史的关键转折点,他们的成就有目共睹,但通往成功的道路总是遍布荆棘。可以说,莱特兄弟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不理想,“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没有受过正式的技术训练,除他们自己外没有与他人合作的经验,没有高层人脉,没有资金支持,没有政府补贴,只有自己口袋里的一点点钱”,但两个来自民间的业余爱好者丝毫不为简陋的环境所动摇,仅靠着售卖自行车所得的收入,兴致勃勃地投入了对航空学的钻研。
然而钻研的过程是辛酸的。自行车店是莱特兄弟维持生计和支撑梦想的唯一经济来源,他们不得不花费一些时间精力来维持店铺生意。他们的试飞地点基蒂霍克小镇也不是景色宜人的海边度假胜地,而是与世绝离的岬角,那里远离人烟,仅有的文明迹象就是几座救生站和气象站。从代顿前往基蒂霍克需要坐两次火车,再搭乘颠簸的渔船,耗时三四天,其中辛苦可想而知。试飞场地附近没有旅馆,他们只能自己搭帐篷,自己生火做饭,在简陋的条件下勉强维持生活。更要命的是,海边的夏季蚊虫袭扰,苦不堪言。
幸运的是,当地居民在生活上给莱特兄弟提供了一些帮助,条件逐渐有所改善。不过,在当地人眼里,新来的两个年轻人可不是什么胸怀大志、追逐梦想的有为青年。研制飞机在当时看来是一件根本不靠谱的事,莱特兄弟的发明过程自始至终都伴随着周围人的质疑和不屑。人们嘲笑他们放着正经生意不做,而“像傻子一样”把时间浪费在“荒谬的事情”上。即使在他们成功后,公众也没有马上意识到飞机将会带来的意义。甚至在当时很多人眼里,飞机只不过是个娱乐工具,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如果不是对机械飞行技术的坚定信心和对梦想的坚持,莱特兄弟恐怕早就在怀疑声中随波逐流了。
如果说不利的物质条件和社会舆论仅仅是外部干扰,那试飞的危险性才是真正致命的。前辈李林塔尔的遇难就是最沉痛的警示。莱特兄弟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任何想要长期致力于这一领域的人都不应该去冒险,粗心大意和过度自信甚至比故意冒险还可怕。在这方面,威尔伯表现出了兄长的气度。为了保护弟弟,在试飞滑翔机的最初阶段,威尔伯总是身先士卒,担任驾驶员,他要求弟弟留在地面。莱特兄弟唯一一次同机飞行是在1910年的飞行表演中,并且是在征得父亲同意后进行的。此前为防止意外,他们从未一起飞行过,因为万一一人遭遇不幸,另一个还可以活下来,继续两人共同的事业。尽管有足够的重视,意外还是不期而至。奥威尔在1908年的华盛顿飞行表演中因故障坠机,机上乘客——一名美军中尉不幸遇难,奥威尔摔断了一条腿和四根肋骨。事后,年迈的父亲写信勉励他说:“磨难使我们受益良多,逆境使我们的心更加坚强。”
引人深思
今天,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我们居住的广袤星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世界,连浩瀚的宇宙都似乎近在咫尺,这一切得益于一百多年前两位杰出发明家的功绩。
尽管莱特兄弟的成就令人欢欣鼓舞,但合上书,我的内心非常平静。莱特兄弟的逐梦之旅虽然不能说一帆风顺,但少有惊心动魄的时刻。他们的事迹甚至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宁静致远。就像电影《阿甘正传》中不停奔跑的主人公一样,莱特兄弟所做的正是一门心思向前奔跑。从蹒跚起步到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可,这一跑就是13年。尽管面对挫折、困苦、质疑和嘲笑,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平稳静谧的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即使在功成名就,各种颁奖和庆祝活动缠身之际,他们依然显得心如止水,像往常一样继续着手头的工作。这样宁静的心态在我们当下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显得尤为可贵。
今天,像莱特兄弟这样的自主创业者越来越多,如何摆正梦想与现实的关系?如何在眼花缭乱的世事中认清方向?这本书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