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文化视角·激活君子文化
    报 纸
    杂 志
    博览群书 2016年05月01日 星期日

    “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

    ——试论君子文化的时代性转化

    何泽华 《 博览群书 》( 2016年05月01日)

        对待传统文化有两种态度,冯友兰先生在《新理学》中提出“照着讲”和“接着讲”。“照着讲”,就是固本溯源,把握本质,依据古代圣贤的本初意蕴,实现真实性把握和传承;“接着讲”就是在把握经典本蕴的前提下,直面时代问题,回应时代呼声,这样才能接地气、有人气。本文拟从“接着讲”的角度探讨君子文化的时代性转化。

        能够实现君子文化时代性转化的原因,一是时代的要求。当前,最突出的社会问题就是丰富的物质财富和匮乏的精神追求形成的巨大反差,倡导精神追求,就成了时代的要求。二是君子文化自身发展的本质要求。君子形象穿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根本在于“君子终日乾乾、与时偕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品质。君子的时代精神正是我们实现时代性转化的基本目标。

        一是君子培养目的的转化。传统儒家君子的目的是“学而优则仕”。君子国里的君子,不仅有道德学问,还有富贵功名。君子们追求的“立德、立功、立言”“修齐治平”都要通过仕途来实现。孔子欲将士人培养成仕人,做官必须是好人这应该充分肯定。但其培养君子的最终目的不是如何做人,而是如何做官。中国几千年来“官本位”的影响至深与这种价值取向不无关系。如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自由发展的人成了君子文化的时代目标和历史使命。君子的社会身份正由臣民转变为公民,社会成员人格完全平等,“人本位”取代“官本位”,道德君子也悄然转变为人格君子,健全向上、全面发展的君子人格的树立使君子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标识和新符号。从做官到做人,衡量君子的角度也从官品变为人品,“立德、立功、立言”转变为“立人”。

        二是君子阶层范围的转化。两千多年前,孔子对君子概念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他把君子有位且有德的标准转变为有德且有学,大大扩大了君子的社会基础。自孔子始,读书之士皆可修为君子,“贵族君子”变成了“士人君子”,君子从传统的“高贵之人”变成了“高尚之人”,君子文化亦从“贵族文化”转化为“精英文化”。当今,君子文化的本质主体上仍为精英文化,但亦有大众文化的要素。因为社会性质变了,时代标准变了,“六亿神州尽尧舜”,人人皆可为君子。每一个社会成员,只要愿意成为君子,只要具有健全人格,都将得到君子文化的滋养,自我修炼为君子。有德且有格,即可为君子,当代君子具有高贵、高尚、高雅的人格特征。因此,我们推进君子文化的发展,既要重传统君子亦要重时代君子;既要重儒家君子亦要重民间君子;既要重精英君子亦要重大众君子;既要重道德君子亦要重人格君子。

        三是君子理念内涵的转化。君子文化之所以能流行千年而活力不减,就在于其与时俱进的本质。当今,君子文化的理念内涵也将出现新的转化和发展。

        先说义利观。义利观是君子文化的核心观念,也是君子小人的分野。传统义利观强调“义以为上”“见利思义”“君子喻于义”,形成了社会的主流价值理念,但在“照着讲”的过程中绝对化的倾向很明显。“何必曰利?”(孟子语),“正其义不谋其利”(董仲舒语),“计利则害义”(程颐语)等就有偏颇。有些观念则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扩展其新的内涵,比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周易文言》:“利者义之和也”,“利物足以和义。”利的本质是义之和,讲和谐有利,施利于他物,就符合义。细想起来,没有不与义联系的利,也没有不含利的抽象的义,义利既对立又统一。

        其次,要回到孔子“见利思义”的本质上来。义和利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但见利思义并非不讲利。见利思义,就是要处理好己利与他利、私利与公利的关系,既承认利他亦承认自利;既承认公利亦承认私利。自利是合理的,利公是应该的,利他是高尚的。自利是基础但应有度,利公必须人人顾及,利他应大力提倡。这就是“利物足以和义”的完整理解。圣人没有私利,小人只讲私利,作为君子,则要求公利大于私利,利己顾及利他。对己无害,对他无害,对公无害之利就是见利思义的基本要求;对己有利,对他有利,对公有利,则是利物和义的高级表现,真正实现了“利而不害”的“天之道”。

        再次,君子喻于义,又要喻于利,全面体现了义利的统一性和转化性。这种统一性既体现为见利思义,又体现为义利并重。这是一种新时代的价值观,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追求物质财富的积累,是社会主义道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始终将社会责任、公共利益放在心头,回报社会、关爱他人,为社会和谐出力。义利的相互转化,则表现在有了一定的利益基础,“以财发身”、义举善行就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赏,这也是个人利益的增进;而符合义的规定的求利行为,也会最终增加社会的财富和劳动,有助于社会和谐,这种求利行为也转化为“义”的壮举,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再说争让观。“君子不争”,是君子显著特征之一,西方文化的本质是竞争文化,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华文明突出的则是礼仪文化,传统君子的典型形象就是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矜而不争、谦让有礼。但实际上,无论东方西方,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利益争夺的历史。社会矛盾运动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国家之间、企业之间不可能不竞争,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奥秘就在于竞争,所以个人之间的竞争亦不可避免。竞争还是谦让,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也是当代君子不可回避的问题。

        “矜而不争”是儒家的观念,“为而不争”是道家的原则,我们认为应从矜而不争、为而不争转化为竞而不争。竞与争有所不同,竞是指竞赛,互相争胜,争是力求获得,相互争夺。竞而不争是东西方文化优点的结合和统一。西方文明强调优选进化,崇拜英雄,物竞天择,强者生存,以争为基点,大明大白地争,其解决问题的典型方式是决斗;东方文明强调和而不同、温文尔雅、谦让不争、崇拜圣人,以和为基点,其解决问题的标准动作是太极,矛盾激化时往往是侠士的暗杀;竞而不争,既不是决斗,也不是太极,更不是暗杀,而是竞赛、赛跑。既承认物竞天择的天道,又发扬和而不同的人道。天人合一,继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又吸收了西方文明的优秀因素。竞而不争,重在相竞,竞不是争。竞是立足于自己,争则着眼于他人。“君子求诸己”,所以君子应该竞而不争。竞而不争也包含了矜而不争、为而不争的主要意蕴。三个不争的意思是一致的,不争名、不争利、不争权、不争功、不争得,乃至不争胜;而竞则比矜、为更积极,竞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竞而不争的转化必能展现当代君子的时代风貌。

        还有穷达观。穷、达是人生的两种际遇。如何处穷显达,是君子人格修炼的课题。“穷不失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穷则独善其身”,这是君子、大丈夫处穷的气概;“达不离道”“修齐治平,兼济天下”“与民由之”,这是君子显达的行为规范。

        穷与达的当今意义并无本质变化,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达即得志,而如何立志以及何为得志?独善和兼济的关系是什么?达者是否要独善其身,穷者可否兼济天下?……这些都是具有时代意义的话题。处穷显达都与志向有关,传统君子的为仕做官,修齐治平,内圣外王,是十分高远的志向。当今是公民社会,人们求达的心理、目标都有深刻的变化。当代君子之达,就是立志成人,具有高尚人格,做一个有益社会,事业有所成就的人,如此志向,独善和兼济的关系亦清楚了。当今君子,既要善其身,又要济天下,并且不论穷、达都要善、济兼顾。如今,“达人”们并非都能济天下,达而不济者有之,达而济私者有之,达而损人者有之,达而害天下者也不鲜见,故达而返穷亦为常见了,究其原因则是达而未善其身。可见,达而善其身当今更难,君子处达难,难在显达之后,独善其身更为不易,“达人”往往比“穷人”更难守住善其身的底线。再看当代君子处穷,既要独善其身,又可兼济天下。当今君子作为公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就是济天下;己利他利天下利,利利兼顾,既是善其身,也是善天下,关心他人,助人为乐,慈善公益,与人为善,人人可为,此为即是君子所为。

        所以,当今君子无论处穷显达,都要善、济兼顾。穷则独善其身,亦可兼济天下;达则兼济天下,更须独善其身。

        最后是天下观。传统君子的家国情怀、天下意识,一直为世人称道。“天下为公”,是传统君子共同的社会理想,“平天下”是历代君子共同的人生追求。向往天下大同、追求平济天下是传统君子天下观的主要内容,这也是当代君子应该继承的价值观念。但当代君子有更加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这个天下已从中原、从中国扩大到全世界,即要有世界眼光和人类意识。在人生境界上,不仅要济天下,而且要“和天下”,追求自己内心的和谐、追求自己与他人的和谐,乃至与社会、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在人生目标上,当代君子不一定追求平天下,但一定能善天下。古代君子达则兼善天下,当代君子不论穷达都能够善天下。与己为善、与人为善、与社会为善、与万物为善、善天下是当代君子的行为准则和突出特征。这种“和善天下”的境界是当代君子的最高境界。

        实现君子文化的时代性转化,既要“照着讲”,又要“接着讲”,坚持“我注六经”和“六经注我”相结合,讲出当代君子新的时代特色、新的气象格局、新的精神风貌。

        (作者为浙江大学君子文化中心主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